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上午10点,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50个方(梯)队、1.2万名官兵、数百件装备、近架飞机、17国方队或代表队接受检阅。
10:00
李克强宣布纪念大会开始。
10:06
在70响礼炮声中,国旗护卫队护卫着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旗杆处,举行升旗仪式,全场高唱国歌。
10:0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
在那场战争中,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习近平在讲话中称,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讲话中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全军将士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10:23
高亢嘹亮的检阅号角响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乘红旗牌检阅车,开始检阅受阅部队。
10:42
阅兵分列式开始。空中护旗方队护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率先飞过天安门上空。
10:45
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共同参阅
由多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
受阅的抗战老同志,由从大陆遴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我党我军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他们中,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的岁;抗战支前模范平均年龄88岁;英烈子女平均78岁。
10:48
三军仪仗队史上最大阵容亮相
方队按陆、海、空军顺序从前至后,分别为男仪仗队员陆、海、空军各3排,尔后为女队员陆、海、空军各1排,共12排,每排17人;此外,旗手1人,护旗手2人。仪仗队员着陆、海、空三军礼服,除旗手高擎“八一”军旗外,其余队员均挂95式自动步枪。
10:50
10个英模部队方队,按照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4个模块编组。分别是“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刘老庄连”、“攻坚英雄连”、“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他们都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模部队群体所在现役部队代表。
10:57
17国军队方队或代表队参加胜利日阅兵
来自五大洲的17个国家军队方队和代表队,参加胜利日阅兵分列式。这是我国首次邀请外军参加阅兵。白俄罗斯、古巴、埃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蒙古国、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11国派方队参阅,每个方队参阅人数为75人左右。阿富汗、柬埔寨、斐济、老挝、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等6国派代表队参阅,每个代表队参阅人数为7人左右。
11:04
多台地面装备按作战体系编组 84%首次公开亮相
胜利日阅兵中,共有27个地面装备方队、40多种型号、多台装备接受检阅,所有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84%是首次公开亮相。
接受检阅的装备基本涵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和二炮、武警的主要地面装备,包括坦克、战车、火炮、导弹、雷达、通信装备和后勤装备等多种类型。27个地面装备方队,首次按照作战体系模块化编组,分为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和后装保障6个模块,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
在开国大典阅兵中,受阅部队装备几乎全部是从战争中缴获的,被称为“万国牌”。随着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在国庆阅兵上接受检阅的装备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
11:28
领队机梯队飞过天安门 8道彩烟绚丽夺目
由1架空警0预警机和8架歼10编成的领队机梯队呼啸而来,8架歼10在空中拉出8道绚丽的彩烟。
担任护卫任务的是被誉为“蓝天仪仗队”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其中有两名歼击机女飞行员驾驶战鹰接受检阅。
这也是继国庆60周年阅兵之后,空警-0预警机第二次担任空中梯队的领队机。与9年不同的是,在接受检阅的同时,预警机还将担负阅兵式的低空安保任务。这也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由歼-7改装歼-10之后首次飞过天安门。
11:39
7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7万只气球腾空而起。习近平等向城楼下的中外来宾和各界群众挥手致意。大会在《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中圆满结束。
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
新闻频道新媒体编辑于欣鑫制图整理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dc/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