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丸
6g*6.袋
修正
龙胆泻肝丸是一种古老的中成药,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和肝胆湿热下注证,现在临床上多用于肝胆疾患和某些妇科、皮肤科疾患而具有上述证候者。
Z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6g*6.袋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
*
龙胆(中草药)
龙胆,(拉丁学名:GentianascabraBunge),为龙胆科植物
龙胆草,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滇龙胆、的根和根茎。具有清热、泻肝、定惊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
*
*
*
*
柴胡(中药)
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肺经。
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
*
*
*
黄芩(唇形科植物)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价值
付方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能主治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
*
*
*
栀子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山栀子、红栀子、黄栀子。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功能:清热降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热病心烦,黄疸,血淋,小便不利,吐衄下血,疮疡热毒。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等)。历代中医均以栀子为治疗发黄的主药。现代实验性证实其主要作用为去黄疸。常配以茵陈蒿;配熊胆退黄更快
*
*
*
*
泽泻(泽泻科植物)
泽泻(学名:Alismaplantago-aquaticaLinn.),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全株有毒,地下块茎毒性较大。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故名。
别名:泽夕。
功效与作用:1、利尿。作用显著,能增加尿量、尿素与氯化物的排泄。
2、降胆固醇。动物实验发现,泽泻对家兔血中胆固醇含量有轻度抑制作用,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临床尚未用于治疗动脉硬化。
炮制:切片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渗湿泻热。
主治:小便不利,淋病尿血,湿热痰饮,水肿胀满,脚气。
临床应用:1、用于肾炎水肿或脚气水肿,取其利尿消肿作用。常配茯苓、白术,方如四苓散。可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
*
*
*
木桶: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小便不利,水肿,胸中烦热,目眩咽痛。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心火盛(口舌生疮、咽灼喉痛、心情烦躁。睡眠不佳),取其有利尿消炎作用。可清热除烦,配淡竹叶、生地等同用,方如导赤散。
2、用于治疗小便滞涩、尿痛、尿频(如急性尿道炎),取其有利尿和抗菌作用,可用导赤散,或配车前子、萹蓄、茯苓等。
3、用于治疗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均可),作为辅助药。配猪苓、茯苓,方如木通散。
*
*
*
*
车前子(中药)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主治: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
*
*
*
当归(中药)
入药部位:干燥根。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
*
*
*
地黄,中药名,又名熟地。为地黄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经炮制后,药性由微寒转微温,补益性增强,《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
*
*
*
炙干草(RADIXGLYCYRRHIZAEPREPARATA),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药用部位是根。
甘草的功效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补脾益气用于脾气虚证,如四君子汤。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如炙甘草汤。
祛痰止咳用于咳喘。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
缓急止痛用于脘腹、四肢挛急疼痛,如芍药甘草汤。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如四妙勇安汤和玄麦甘桔汤。
*
*
来源于古代名方《医方集解》
1、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是中医治疗肝胆实火、三焦湿热的重要良药。
2、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
3、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
4、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
5、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
6、甘草调和诸药,解百毒,具有类固醇样和抗病毒作用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
在临床上用于高血压、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盆腔炎、尿路感染、外生殖器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一些慢性病的治疗
联合用药
急性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约95%结石性胆囊炎;5%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
1.机械性炎症:胆囊腔内压升高,使胆囊壁及黏膜受压缺血引起;
2.化学性炎症:磷脂酶作用于胆汁内的卵磷脂,产生溶血卵磷脂,产生化学炎症;
3.细菌性炎症: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积存于胆囊内,细菌性炎症占急性胆囊炎50%~80%。
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与发热。患者常首先出现右上腹痛,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伴随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后期表现发热,多为低热,寒战、高热不常见,早期多无黄疸,当胆管并发炎症或炎症导致肝门淋巴结肿大时,可出现黄疸。
龙胆泻肝丸+中药如消炎利胆片/西药抗生素消炎+解痉镇痛药
联合用药
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
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不同病因的肝炎临床表现各异
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易疲倦。
龙胆泻肝丸+护肝片/增强免疫类药物
适用人群
(1)高血压:具有清肝火,泻湿热的作用。适用于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见头痛、头胀、头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按肝火症状的轻重适量服用。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2)急性眼结膜炎:眼睑肿大如桃,刺痒剧烈,怕光涩痛,泪热眵多,白睛暴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宜用龙胆泻肝丸。
(3)急性中耳炎: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邪气盛行而引起。中药治疗中耳炎、有虚实之分。实证的主要症状为耳内胀闷,耳痛、面色红赤,听力下降,耳鸣,耳道脓液黄稠。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选用龙胆泻肝丸。
(4)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随着腰酸,或见下腹部有包块,有压痛等;白带增多,呈脓性,有臭味,有时还可见不规则阴道出血。有的患者还可伴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频、及大便坠胀感。
(5)早泄:龙胆泻肝丸适用于肝经湿热型早泄,本型表现为房事时阴茎虽能勃起,但勃起后很快射精,性欲亢进,频频射精,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本方只适用于肝经湿热的实热证,不能应用于虚证和阴虚阳亢者,以防“虚虚”之戒。
*
*
1孕妇,年老体弱,大便溏软者慎用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滋补性中成药。
4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停药,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服药期间不要吃辛辣和带有刺激性的食物,服用龙胆泻肝丸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胃部不适以及女性月经不调。
禁忌:孕妇、胃寒的人群不要服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方中药物分别含有龙胆苦甙、龙胆碱、黄芩素、黄芩甙、栀子素、泽泻醇等主要成分。研究证明药理作用广泛,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方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抗过敏等作用。
密闭,防潮。
*
*
*
*
1:修正标,百姓认可,中药治疗肝胆实火、三焦湿热,对于各类炎症感染均有效果。
2:源于古代名方《医方集解》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显著。
3:本品将关木通改为木通,摒除肾毒性这一副作用,使服用更安全。
*
*
河南通药事业部想要知道更多关于产品方面的知识吗?想要在市场上高人一筹占据先机吗?快速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dc/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