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生的魏永康,曾是中国最出名的神童之一。
11月9日,魏永康的妻子在论坛发布丈夫病逝消息,死因疑似通宵做软件开发导致猝死。
天才少年的一生,如烟火般灿烂而短暂。
魏永康两岁识千字,4岁学完小学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
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17岁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录取,三年后却被中科院劝退……
魏永康的前半生深受母亲影响,在他还未出世时,曾学梅就为儿子规划好了人生,“读硕士,读博士,博士后,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曾学梅眼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因为时代原因,自幼聪明却不能亲自上大学,坦言没有碰到好爱人的曾学梅,将生活的全部希望与精力都放到儿子魏永康身上。
有着母亲聪慧基因的魏永康,从小就是老师、同学感叹的天才、怪才。
因为除了学习,魏永康啥都不会,他的生活里没有玩耍、没有社交、没有朋友,而这一切都拜母亲所赐。
为了节约学习时间,曾学梅一直给儿子喂饭,一直喂到高三。
为了让儿子心无旁骛,曾学梅在学校散布魏永康有肝炎,会传染,让大家孤立儿子。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魏永康去中科院后,母亲无法陪读,突然脱离母亲照顾的他,生活失控了:
吃饭慢吞吞,天热不知脱衣,天冷不懂添衣,房间凌乱、衣着邋遢;
不记得考试时间,不记得写论文,缺乏与同学、导师沟通的能力,
学业达不到要求,最终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拿到,也失去了攻读博士的机会。
赶到北京的曾学梅彻底崩溃,她不能接受自己打造多年的梦破灭了,“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她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死。
“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孩子的一生,除了当下的成绩,还有长长的余生要成长。
父母对孩子过度控制,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会用自身的反常行为来唤起父母的觉醒。
被中科院劝退的魏永康求职坎坷,和母亲之间矛盾丛生,情绪上头的曾学梅动手打了魏永康。
一气之下,魏永康拿着元钱离家出走,跑了16个省市,好似要把曾经被困学习的时光全部找回来。
最后,身无分文的他,被警察带回了家。
此时的母亲曾学梅幡然醒悟,她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太狠,全部都是她的错,太对不起儿子。
得知魏永康近况很糟糕后,曾经的小学老师张锦平十分想要帮助他。
干妈张锦平给魏永康介绍工作,教他和人打招呼,教他煮菜做饭,母亲曾学梅也教魏永康如何照顾瘫痪的父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永康渐渐融入普通人的生活,遇到了心爱的妻子,结婚生子,一儿一女,还考上了研究生。
魏永康的成长故事,给各位家长们敲了一次警钟。
孩子并不能只是为了学习而去学习,家长完全不顾孩子自己的想法,把孩子变成一个只会学习的工具,或者是没有情感的动物,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未来成长的。
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孩子拥有经营自己人生,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蚌只有经历磨砺才能孕育出美丽的珍珠,雄鹰只有在一次次被扔下悬崖的绝境后才能展翅高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dl/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