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保存的法兰西史前岩画
地球保存的法兰西史前岩画法兰西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岸边,受惠于海洋暖流,夏季没有酷热,冬季没有严寒。
法兰西大地上,水流如网,沃野铺展,林木繁茂,花草绚烂,人事温和,风俗安然。然而在很久很久以前,此地非常寒冷,那个时候,到处是冰。
在冰封大地上游荡的,是尼安德特人,他们捕捉野兽和鱼类,拖进山洞或者窝棚中,用石刀切割,分食。
尼安德特人前额低而倾斜,眉脊粗厚,下颏收缩,非常勇敢。他们的祖先,据说是勒·拉扎勒特人、蒙特穆兰人、丰特舍瓦德人等,他们的故事,是天地间的秘密,很少有人知道。
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譬如克罗马农人,模样更加雄壮,他们前额饱满,下颌隆突,身材高大,肌肉发达,力量强盛。
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这些先祖,这些英雄,创造了欧洲乃至世界史前史上的历史和文明。史前史,是的。
但是,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农人生活的时期,西欧叫做“冰期”,实在寒冷。
在西欧远古史上,一共有九个“冰期”,包括五个纯正的“冰期”和四个逐渐回暖的“间冰期”。
在“冰期”和“间冰期”,滴水成冰,呵气成冰,人类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西欧原始人战胜恶劣环境的方法是,穿兽皮大衣、戴兽皮帽子、构筑御寒窝棚、减少冬季活动,最奇迹的是:用火。
用火是伟大的革命。他们采用火堆取暖和烤制肉食。
法国西南部巴朵岩棚遗址和拉里拉洞穴遗址里边,就发现了大鹅卵石砌成的炉子。
考古专家说,住在这里的古人类不但能把炉火保持得较久,而且还会控制炉温。就是说,有了一定的烹饪技术。
他们已经能掌握比较有效的烧烤方法,使食物更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这样,古人类的体质进化了。不过,猜测他们的牙齿可能退化了,因为他们不再撕咬生的兽肉了。
考古专家说:确实如此,一些遗址中,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的牙齿缩小了。
寒冷时代,古人类的主要事务是狩猎。因而,在他们居住的岩洞里,留下了很多壁画,庆祝狩猎成就和祈祷狩猎丰收。
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有很多壁画遗存。
据统计,仅法国的佩里戈尔地区就有一百二十七个,其中六十九个遗址又集中在勒斯·厄伊泽埃地区。
古人类的艺术作品,大多刻画在洞穴的壁上,或者顶上。
刻画在壁上,饮食的时候欣赏,刻画在顶上,睡觉的时候观看。
野兽呢,就是他们日常狩猎的对象了,野猪、野牛、野马、猛犸象、披毛犀,很多啦。
他们刻画的野兽,不仅有静态的,悠闲的,还有动态的,奔跑跳跃的。若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画技,是创作不出来的。
而且,许多壁画上的动物被染上了色彩,红、黄、褐、黑,颜料是矿物——石粉。
诺克斯洞穴内的野牛壁画,在野牛躯体侧面,画着刺入的矛头。
丰德高姆洞穴内的一幅壁画,描绘一头猛犸象正闯入陷阱。还有一幅犀牛画作,藏在洞穴深处岩石的隙缝里。
不少壁画作于洞穴极深的地方,想看到尼奥洞穴中著名的“黑厅”壁画,进入洞穴后,得走七百七十七米深。
以上种种情况,是不是表明,古代人类作画的动机,在于咒术或者巫术呢?
捕猎题材绘画在逐步发展,西欧的冰川在缓慢消失。
冰期成为过往,气温上升,大地回暖,欧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地表的植被活跃起来,苔原变成了森林,以橡树为主的阔叶树木到处生长。
动物群落也随之变化了。
喜欢寒冷的野牛、野马、猛犸象,要么向北方迁民,要么由于受不了温热而绝灭。
西欧和中欧普遍出现了适合温暖气候的林间动物,赤鹿、麂子、野羊和兔子以及鸟类,越来越多。
这片土地上的人呢,原先成群结队地围捕冰原上的大动物,现在去树林中抓兔子和小鸟做食材,烤来吃。
猎取单个的小动物,工具也不同了,譬如他们发明了弓矢和弹丸。
气候渐趋温热,水也多了,鱼类和贝类繁衍昌盛,喜欢吃鱼和贝的人发明了鱼叉和贝箩。
这个时期西欧人类的生活证据,是阿齐尔人和塔登诺人留下的。
阿齐尔人居住的自然洞穴,在法国南部,他们在高兴的时候,也走出洞穴,在地势较低的林边,建造木架茅棚,住上一阵子。
塔登诺人在法国北部游荡和生活,大河旁或大海边是他们的家园。他们似乎更喜欢几何,做出来的石刀、石斧,比较好看。
阿齐尔人和塔登诺人,均热爱艺术。他们在砾石上,用红线作彩绘,有人的样子,有兽的样子。乍一看,比较抽象,细端详,很不错的。
有人说,图案化的人类和兽类形象,跟某种崇拜有关。灵魂?苍穹?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好啦,提个问题:最早的农耕和畜牧,发生在什么地方?
农耕和畜牧,用时髦的概念来表述,叫做农业革命——由食物采集转变为食物生产了。
以前的观点认为,农耕和畜牧起源于西亚,后来传播到了欧洲。
近年来,有考古资料表明,有些作物的培育,有些牲畜的驯养,是欧洲先民独立操作的。
法国南部,有个沙托纳夫·莱·莫蒂盖洞穴,考古人士在洞穴中发现了一种小绵羊的骨骼。
野生绵羊是大的,而这个洞穴中的绵羊骨全然不同,是小的。小体型的绵羊应该是其主人饲养的。
除了绵羊,还有山羊和猪的骨骼。
在法国南部,考古学家找到了豆科作物和人工栽培红小麦的化石。
西欧先民原先是半定居的,生活区域中猎物和果实少了,会适当迁徙,寻找相对丰富的区域生活。人工养殖和栽培,改善了他们的状况,农耕经济和畜牧经济产生了,不需要奔跑和追逐了。
人类走出原先栖身的天然洞穴或岩棚,迁往新的营地,住进自己动手搭建的茅屋。
是的,法国南部是西欧最早的农耕畜牧地区之一。
定居是地球先民的创举,狩猎活动减少,不必四处寻觅采集野果,他们在养殖和种植的同时,聪明的人开始“制作”器皿了。
他们用陶土做原料,捏制圆形陶器,以贝壳在陶坯上压出印子,然后烧制。陶器成品用来盛粮食或装水。
巴黎盆地以北地区先民制作的陶器,上面有线条刻纹图案,曲线、斑马线、波形线等。
在法国南部,先民们则把圆形陶器磨得溜光,用更高的温度烧制,使其颜色更深,尤有凝重的艺术效果。
西欧和北欧,出现了巨大石料的构建物,考古学界称之为巨石建筑。
巨石建筑,是重要的文化遗迹,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但西欧和北欧的巨石建筑,分布较为集中。
法国古代的巨石建筑,多见于布列塔尼半岛,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的整块巨石,一端插入地下,或者许多石块排成一列、数列,或环状阵型。一类是有竖立的,有横架的,构成“石棚”。
巨石建筑中的巨石,一般不作雕琢加工。
传统的观点认为,巨石建筑起源于西亚,经地中海传播到了西欧。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欧洲的巨石建筑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是欧洲先民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
布列塔尼地区的巨石早在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就已竖立在大西洋岸边了,是世界上最早的巨石建筑,比西亚和埃及的石头建筑还要古老呢。
(任见著《封建西欧(上下)》连载)
往期精彩内容
读友您好!若您不想阅读这个卷帘窗中的往期内容,经试验可尽量拨动手机边缘,以快速越过它。特此提示,谢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s/1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