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1日报道境外媒体称,继香港一个法律团体对菲律宾提起的一项针对中国在南中国海领土声索权的诉讼案发起挑战之后,围绕一个国际法庭即将对这一案件作出的裁决出现了新的不确定性。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0日报道,内地分析人士认为,亚太国际法学院向设在海牙的国际仲裁法庭提交的法律意见书可能进一步推迟最终判决结果的作出,此前各界预计判决结果应于本月初作出。
▲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法庭
亚太国际法学院在一份长达41页的法律意见书中称,这起案件本质上是包括中国和菲律宾在内的几个南中国海领土声索国之间的领土纠纷,并不在国际仲裁法庭的管辖权范围之内。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称,这份意见书的牵头人是亚太国际法学院主席、香港资深大律师冯华健,参与联署这份意见书的包括来自香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多名律师和国际法专家。
冯华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目的不是争论菲律宾与中国孰是孰非。我们提交意见书的目的是,保持国际公法制度的健全性,保持仲裁庭作为这个制度的一个工具的健全性。”
他说:“我们不想看到这个制度受到破坏、名誉受到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法专家徐小冰说,亚太国际法学院的法律意见书或将为这一引发广泛瞩目的诉讼案注入新的不确定因素。
他说:“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判决结果或许是因为围绕这起案件的最新进展而推迟。”
徐小冰也赞同亚太国际法学院关于仲裁对于解决加剧的纠纷几乎没有帮助、反而会不可避免地激化南中国海的紧张关系的观点。
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19日刊登《美国的“伪善”和中国的现金增强了北京在南中国海的手段》一文称,支持北京在南中国海立场的国家的名单仍在继续增加——中国外交部最近说,有近60个国家支持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最新一个国家似乎是肯尼亚,此前分别是莱索托、瓦努阿图和阿富汗。
文章称,中国希望在国际仲裁法庭作出最终裁决前赢得广泛支持的狂热努力或许并不像看起来那般毫无意义。冰冷而坚挺的中国货币以及美国看上去似乎是双重标准的行事方式,正在破坏团结一致的国际反应以及利用国际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
文章称,中国资金所带来的巨大诱惑正在对菲律宾产生某种影响,该国新当选的总统杜特尔特在这一问题上已经发表了极度矛盾的言论。与此同时,他也对双边会谈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开放态度——如果中国为菲律宾修建铁路的话。
▲4月27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左六)与东盟各国高官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中国高官磋商会议期间合影。新华社发
文章称,中国指责美国通过奥巴马总统对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实现该地区的军事化,并且鼓励亚洲国家寻求与中国对抗。
中国驻东盟大使徐步此前在新加坡《海峡时报》撰文称:“美国不容许别人挑战其世界霸权。”他表示,美国认为凡事必须由它说了算,美国在国际关系中也不总讲民主,时常独断专行。
文章称,合法性只是争论的一部分,因为法庭并没有立场执行任何裁决。最终,这一问题将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在全球大国关系的博弈中,或是在全球民意的某个想象的法庭上。这正是美国的双重标准之所在。尽管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为之付出过努力,但美国国会从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因此,当美国、欧盟和日本敦促中国遵守一个“基于法律”的国际体系的时候,这种警告常常会给人虚伪的印象。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不守规矩的来教人怎么遵守游戏规则,excuseme?欢迎转发分享↗↗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s/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