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部分網絡」
前阵子,朋友来家中聚,聊起各自的近况。当听出我言语之外的无奈,她便起身走过来,张开双臂抱住我,而后又轻轻拍拍我的背。
那一刻,我被治愈了。
很多时候,好像再多、再正确的宽慰的话,都抵不过一个及时、简单的拥抱,所能带来的疗愈力。
我很好奇,人与人之间这种,甚至连皮肤都可能没有触碰的肢体活动,到底是如何作用到心灵层面?是否存在更多拥抱后的不同体验?以及,拥抱是否真的能改变一些什么?……
在网上搜索有关拥抱的内容,刷到有文章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拥抱能带来的诸多好处,其中包括:拥抱可以促进免疫系统,降低压力水平,提高睡眠质量,甚至缓解抑郁症状等等。
更重要的还在于,拥抱,没有任何副作用,无需任何处方,且永久免费、可持续。
Ada的人缘向来很好,早年间我们因工作上的合作认识,不常见面,但是每次只要碰面,她都会先主动上前拥抱,说一声好久不见。“我觉得拥抱在所有社交礼仪里,是最温暖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像握手那么商务刻板、也不会说像有些国家贴脸、亲吻,到那样的亲密程度,它是居中的。既不会让人感觉到被冒犯,但同时又能感觉到亲近、放松。”
按照科学的解释,Ada形容的这种感觉,可能和拥抱会促进“催产素*”的释放有关。
*催产素,也被一些科学家称为“拥抱激素、幸福激素”,它的作用表现为,能够使人减轻压力、促进肌肉放松,增强个人奉献、信任、联结的部分(因此与女性生产相关)。同时,当催产素释放到身体,人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共情。
“之前可能没有特别意识到,不过现在说起来,再回过头去想,拥抱,确实有时是会帮助到我们去建立、深化社交连结。”
Ada认为,这种作用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拥抱能让人卸掉外在的硬壳,让互动变得更柔软,而不是刚的、生硬的。
“而且,沟通的空间好像也变大了。我记得自己刚回国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有点感觉比较难融入国内的工作环境,但是后来,人松开之后就好了很多。拥抱,可能首先就是打开自己。”
Ada多年前曾在国外留学,她的很多朋友至今生活在海外。她说,有时候很多年没见的朋友,突然见面,其实是很熟悉的朋友,但也扛不住长时间、长距离的分隔。
“这时候没有比一个拥抱更管用的了,我觉得,这是最快让两个很久没见的朋友迅速拉回熟悉模式的方式。”
由于是非常相熟的朋友,一见面,橘子就先直言自己一个半小时就得回家。理由是——要回家“抱小孩”。“我感觉,我们小时候估计也是家里条件还比较艰苦,父母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给小孩。抱小孩,在那个年代大多是功能性的。哭了、闹了,实在没办法了,那怎么办,只能抱过来哄一哄。”
橘子半年前刚生完小朋友,从决定生下这个宝宝开始,橘子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s/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