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瓦努阿图 >> 瓦努阿图历史 >> 正文 >> 正文

中国金融经济学研究模型化的是与非

来源:瓦努阿图 时间:2021/8/9
北京痤疮十佳医院 http://m.39.net/pf/a_9184532.html

作者|张黎娜「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文章|《中国金融》年第11期

翻开经济思想史,我们可以发现从重商主义的托马斯·孟、杰拉德·马利尼斯,到重农学派的弗朗索瓦·魁奈、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再到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他们对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传达一种经济管理思想,进而揭示一些基础的经济运行规律,其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逻辑思辨方法,以文字叙述为表述方式,基本上不使用数学模型,偶尔使用些数学分析,也仅限于初等数学。因此,经济研究者们,乃至不具备经济学基础的其他读者阅读和理解他们的作品难度都不大。

然而,随着经济学边际革命的兴起,到新古典综合派的集大成后,经济学教科书就被各种数学模型所包围。尤其是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后近50年来经济学的发展,更是一个数学化、模型化的过程。这使得经济学的门槛越来越高,不仅普通读者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者阅读经济学论文存在障碍,即使是经济学专业研究者,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数学公式也会感到头疼。于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以及社会舆论中便出现了一股强烈反对经济学数学化、模型化的声音,他们认为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多数高度复杂的经济模型对经济现实毫无解释力,应该用老百姓、政府管理人员读得懂的方式来表达,简而言之就是经济学研究应该去数学化、去模型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现象间存在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包括经济学在内各个学科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现规律,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规律。数学模型是自然科学研究,以及诸多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和理论表现形式,正如马克思在《自然辩证法》中曾经讲到的,“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经济学相较于整个人类知识存量犹如沧海一粟,不可能单凭经济学来解释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同样,一个或几个经济模型,对于经济学这个摩天大厦,就如同是它的一块砖、一片瓦,无法用一个或几个模型来代表经济学,更不能仅凭几个模型就妄图解释经济社会的运行。但仔细思考后会发现,当我们把经济模型来通盘考虑的时候,经济学确实是由一个个模型构成的。比如亚当·斯密,市场范围决定分工程度、分工程度影响技术进步的理论是自由经济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模型、凯恩斯三大规律构成的宏观模型、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卢卡斯的理性预期模型、纳什的非合作博弈模型、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的期权定价模型、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等等。我们会发现经济学这个大厦确实是由一个个经典的理论模型构成,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并非以数学形式出现,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它们大部分都是数学模型,即使那些非数学形式的经济模型也可将其数学化。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经济学研究,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学科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发表论文而写论文,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这一科学研究的宗旨,从而出现了一大批模型高度精巧而对现实的解释一无是处的论文。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异化,实际上背离了科学的精神,但出现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绝不是数学模型本身,而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数学只是一个用来辅助研究的工具,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以前在用,现在在用,未来还要更好地使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人为地去数学化,那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学术的倒退,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引导经济学研究者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s/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