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奥斯卡奖除了一部鬼题材动画片获奖外乏善可陈,倒是去年的奥斯卡奖更让人眼前一亮,只因为瓦努阿图题材的影片《禁忌之恋》在争夺最佳外语片奖时,居然入围了提名奖前五强。
——小编
影片《禁忌之恋》不过是中文译名,这部电影的本名叫《Tanna》。Tanna,指的是南太平洋上的塔纳岛,电影海报中两个原住民青年男女在硝烟弥漫中相拥的镜头很有冲击力,那是世界著名的阿苏尔火山。震撼人心的不止是大自然迸发的力量,还有年轻一代的炽烈的爱恋和他们的命运去向。
《禁忌之恋》剧情是设置在南太平洋小岛塔纳岛背景下的“梁祝”式的殉情故事: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塔纳岛上,年轻女孩瓦瓦(MarieWawa)爱上了部落首领的孙子戴恩(MungauDain)。可部落战争爆发时,她发现自己变成了休战的联姻“贡品”。违背家族意愿还是追随自己的内心,她必须做出选择。影片年10月18日在澳大利亚上映,随后荣获年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单元最佳摄影奖,继而代表澳大利亚角逐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禁忌之恋(Tanna)》将地名作为电影名字和背景,很清晰地展现了电影主旨。而中文翻译为《禁忌之恋》则有些故弄玄虚,当然,这也与我们习惯以《庐山恋》、《苦恋》、《海之恋》、《山楂树之恋》命名电影一个路数。事实上,塔纳岛上如今还生活着近三万的美拉尼西亚人,他们穿着草裙半裸着,既拒绝接纳现代生活,却又不得不为生存迎合旅游文化。所以说,其剧情设置和冲突处理是非常典型的爱情电影。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前的塔纳岛(大约那时候瓦努阿图刚刚独立),戴恩和瓦瓦两情相悦,但由于部落斗争不得不被拆散,最终选择殉情明志。电影前面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描述原始文明的生活方式,着力营造一个古老社会文化背景的部落生活,由于演员们都是本土居民,所以看起来也是非常有特色,本土的舞蹈、语言和歌曲,也让观众们对塔纳岛充满向往。
电影貌似在刻意隐去西方文化对塔纳岛带来的冲击,结局却也传达出在此次殉情事件后部落走向婚姻自由。遗憾的是,电影并没有注重谈论当地居民如何感知内化,而似乎在展现美丽风景和部落文化上更胜一筹。
包办婚姻而造成悲剧通常是初涉现代的部落绕不过的行径。与东方的“梁祝”很相似,关于爱情的抗争总有千百种解读方式,但戴恩和瓦瓦身上充满并洋溢着野性,最终升华为厚重的理想高度,他们守护了部落的信念却又开辟了新的未来。有趣的是,瓦瓦的妹妹在故事中多次出现,她见证了这段命运多舛的苦情恋人,作为这个族群里新的未来,她又该何去何从?
导演马丁的名字有些陌生,但他这部电影的编排叙事无可挑剔,让我们从这对苦命恋人身上感受到他们坚决的意志和炽热的感情,无论是火山上的端坐或者海边的畅游,他们本能而纯粹的爱情成为了电影的看点。当然两位主演的外貌在原住民中也是非常出色,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仍然有这种演出已经很了不起。两人之所以违逆部落的命令也并非突发偶然,那些长辈们的人生和他们瞥见的未来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对他们亲密关系的描写更是激发出故事的悲剧感。恋爱在很多时候附带了传承的意义,前人的婚姻和瓦瓦的罗曼蒂克相去甚远,当她被迫失去灵魂伴侣时她选择吞下毒蘑菇。
影片中大部分的情节和镜头都发生在原始森林和荒凉火山,偶然窥见那些现代式的迹象,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也使得故事的结局无法避免也并不意外。
总体来说,《禁忌之恋》是一部相当棒的旅游文化宣传片,因为没有什么比一段悲切的爱情故事更能打动游客,更何况我们很容易被原始文明的本真质感所震撼。剧情发展不设置悬念和疑惑,顺理成章地推动高潮发展,而镜头力量和场面调度也没有紊乱,这非常值得国内的导演好好借鉴。
(本公号图文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最新业务
旅游专区3月15日,我们再次发团!上次没跟上的朋友们,出发,向着瓦努阿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y/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