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作为广州通的你
看见这样的标题
内心只有“呵呵”二字
有本事看下去
晓蛮保证你脸打得啪啪响
(阴险脸
广州是谁建的?任嚣。图为任嚣墓,你没见过吧?任与赵佗率军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并以番禺(即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此为广州正式建城时间:公元前年。任嚣墓在解放路,不是当时修的而是后人修的,按理说里面没什么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故在此警告一下动心思盗墓的宵小,可别打这墓主意哦,里面像南越王墓那些超级宝藏没有,超高高压线或有:挖着了人即变焦炭,勿谓言之不预也!知道谁建的广州后,来点背景音乐,就《思乡曲》吧,其优美而忧伤的旋律会让人更加眷恋这座千年古城。与马思聪形影不离的这把嘎米如牌小提琴,你也没见过吧?是18世纪意大利名匠斯特拉地瓦利的作品呢。再看看马思聪的创作手稿,这是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马思聪音乐艺术馆珍藏的真品。若把广州著名音乐家的冼星海的创作手稿作一比较,可以发现冼给人的感受是热情澎湃,而马给人的感受却是十分的优雅。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地理学家将它命名为古海蚀崖,形成于距今约年前,是世界上少数深入内陆的古海岸遗址之一,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海面变化以及广州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证据。这是位于华南植物园的飞鹅岭新石器遗址,此处发掘出了新石器时期广州先民居住过的证据,被称为“广州第一村”。广州土著是何模样的?有可能就如这塑像模样了——大家不妨照照镜子,看看相似度有多高。这是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迄今三至四千年的“广州南沙人”骨架复原的塑像。再感受一下今年岁的广州的城市格局,特别是环境沧海桑田式的变化——看看这位于惠福路的“坡山古渡”,晋代时,这里是珠江北岸的一处人来人往的渡口啊,而如今现在这里离最近的珠江岸,大概也有多米了。
广州是经历了各个朝代的修建才成规模的,而其中一部分的修建者,居然是大兵。已出土的宋城墙砖发现有“水军修城砖”、“水军广州修城砖”等字样,充分说明了这些砖是广州水军烧造的。原置于番禺沙塘明墓前的石人石马,它证实了墓主是达官显贵,现放在番禺博物馆的空地上。这是在广州唯一保持完好的贞节牌坊,也是没见过吧?即便我告知它就在闹市解放路,你也未必能找到呢。牌坊说明了在皇帝的心里,树立榜样的必要性人不分种族,地不分南北。同样是褒奖忠孝典型的,位于白云山下云台花园的南宋番禺沙湾何氏姑嫂合葬墓。
时兴的讲法是“逃离北上广”,逃离的理由里雾霾是罪魁祸首。实际上,由于有足够的植被,由于四季如春树木常绿鲜花常开,广州的雾霾程度是远没有北京上海那么严重。我们看看从化的这个地方吧,想找点pm2.5吗?不易!广州的树木不止常绿,有的还超巨大,超老,譬如这棵海红豆,三百多岁了。又如这棵老榕树,也在小洲经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了。再如这群威武狮子后面的树林,耸立的都是百年老树。地点,是增城凤凰山。
海幢寺这一株不到丈高的鹰爪兰,居然也有年的历史记载:据清代文献记载:“海幢寺藏经阁下有树一丛,名鹰爪兰,枝蒂如鹰爪,花六瓣,他处未见,亦异种也。”
这棵挂绿是增城西园的,估计很多人看过,摆出来主要是给外地或国外朋友看。增城挂绿已有多年历史,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所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年一颗西园挂绿荔枝,竟拍出了50多万元的天价呢。
说开了荔枝,不能不说这棵体格并不健壮,但岁数超老的长辈——这棵位于萝岗的荔枝,已经多岁了。千年荔枝旁,是这座玉岩书院。书院初名萝坑精舍,辟于南宋宁宗嘉庆十二年(年),是当地进士出身的绅士钟启初所建。广州的书院及家塾非常多,这是珠村的一个过去的家塾。有些人总爱说广州是商业城市,同时也是文化沙漠,其实这是不懂广州。就历史文化遗存来说,广州不但有著名的陈家祠,有大小马站连成一片的书院群,各村寨留下的书院及家塾也是不胜枚举。陈家祠大家见惯见熟,不摆出来,看点别的:这是位于长堤的豫章书院,是广东各县祖宗发源于豫章的罗姓族人集资兴建的合族祠,建于光绪十九年。其作用除了方便罗姓子弟到省城参加乡试住宿,同时也是祭祀祖宗的场所,门额为李鸿章手书。
不止书院家塾多,广州的会馆也多:这是潮州会馆,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年),由陈家祠的原班人马设计建成,是潮州考生到省城广州应试科举的邸舍。会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潮州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和彩绘均独具匠心。既论文化,不能不说儒家孔子:大约年前孔氏家族的一支南迁广州,其祖墓群坐落于望岗村凤鸣岗,史称凤鸣古冢。每年重九自清晨到黄昏,从各地前来凤鸣古冢扫墓的孔氏后人络绎不绝,不下数千人。
这是墓群上方的孔子第43代孙孔承休,即宋代初年南迁广州的始祖之墓。墓群下方列有进士碑5个,举人碑28个,显示孔子后裔在宋、明、清三代均有不少人步入仕途。孔子在广州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是康有为授徒的万木草堂大厅,端端正正挂着的就是他的画像。这是番禺学宫,清代以前为番禺县县学和祭祀孔子的文庙。明洪武三年(年),由知县毛忠、训导李昕始建。现在的格局形成于清乾隆十二年(年),为当时地区最高学府。这是番禺学宫内收藏的,当时考取了重要功名的学子的一些文物。这是广州从化学宫大成殿。学宫内的文庙孔圣殿建于明弘治八年(),由知县刘宏创建。里面不但供奉着孔子塑像,连他的几个重要弟子的塑像都供奉了。
这是位于增城的湛若水墓。湛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增城新塘人,弘治十八年()进土,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弘治七年成为陈白沙晚年得意弟子和学术继承人,后与王阳明同时讲学,二人交谊甚好,一时学者称王湛之学。这是乙丑进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为表彰天启年间广东梁士济、李斯觉、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该牌坊原立于广州四牌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州市政府拓宽马路,岭南大学领迁了它。
这是世居广州的清代大诗人梁佩兰的墓,位于白云山。梁的名气很大,与屈大均、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本文中照片是我多年前拍的,按推理,在非常重视历史文化的今天,这墓以及文中所有的名人墓,都应该被很好地修整保护起来了。这是屈大均墓园,大家还是没见过吧?屈为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有广东徐霞客美称。诗有李白、屈原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等。陈恭尹的墓在年被毁掉,当时如何复建广州和佛山有过论争:佛山希望把陈的墓复建在陈邦彦、陈恭尹父子出生地的顺德区龙江镇新华西村,而广州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看不到墓,大家看看陈的书法吧。简文会,南海人,五代十国南汉乾亨四年状元,累官至尚书右丞。乾和年间,南汉刘晟帝暴戾而残酷,简文会疏谏,触怒中宗被贬谪为祯州刺史,其任上尽心尽职,清廉务实。除这祖祠外,广州尚有多处纪念他的地方。相传许氏家族为炎帝后裔,许家祠所以冠名拜庭则源于拜庭是许家兴旺大功臣。许家出许多人物,如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中大校长许崇清,鲁迅夫人许广平等,就连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粤剧表演家红线女等都是许家亲戚。这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康有为书法。广州有多处康有为题词的地方——包括著名的陶陶居酒家,匾额就是采用了他的题词。
这是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小蓬仙馆,何人所建众说纷纭:一说是道教羽士集资兴建,一说是康有为的祖父所建,尚有一说是曾任两广总督的叶铭琛奉父命所建。清同治六年,年幼的康有为曾在此读过书。
看过广州的名人之外,看看普通人的生活吧:清末民初,广州男人迎娶媳妇时,采用的是这么一副行头了。古老当时兴,谁愿意复古,采用这行头婚嫁?保证别有风味哦。看看嫁妆里的煤油灯,琴瑟和谐,非常精致!我们可以说现在的人缺乏工匠精神,但真的不可以说过去的人缺乏工匠精神啊!
编辑
corsos
来源
邓扬威
PS:邓扬威,版画家,广东美协会员,广州美协理事;广东棋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广州名城名人运动会、中国棋文化峰会、八雅进社区总策划;广州日报《名家论道》,羊城晚报《套图享》等专栏作者,出版文化及地产专著多种。
更多精彩内容,可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y/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