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
一一民间老话
不把乌托邦放在其中的地图,不值得一瞥。
一一[英]王尔德
当我们说乌托邦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我们说的,不是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中所说的那个岛国乌托邦,也不是在说这个词的原义“子虚乌有之乡”;我们说的其实是似乎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的极乐极美之地,说的是一定可以变成现实的理想国、大同社会、桃花源、人间天堂。
当我们说到乌托邦的时候,更多地会想起“反乌托邦”。反乌托邦比乌托邦更有影响力。自从包括英国赫胥黎《美丽新世界》、英国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在内的反乌托邦名作问世以来,人类社会对乌托邦一直相当地警惕;又自从出现了纳粹党、奥姆真理教一类的乌托邦主义者以后,人类社会对乌托邦更是非常地害怕。
其实乌托邦没有那么复杂,那些反乌托邦的人所害怕的,都不过是伪乌托邦罢了。当你认识了真正的乌托邦以后,你会发现它其实是那么的透明、纯粹、正能量,而且简单到,你完全可以拥有它、建造它。
我在这里,就要说到一个现实中的乌托邦。
年,一个叫做新经济基金会的英国智库,发布了“快乐地球指数”。它综合了生活满意度、平均寿命和环境承受能力等指标,对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快乐排名。根据它的排名标准,所有海岛国家的“地球快乐指数”全部高于全球平均数,而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由于排在首位,而从此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
这怎能不让人联想到金庸的桃花岛——一个武侠乌托邦。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那当然就是乌托邦,就是人间天堂。
也让人想起孔子的“九夷”。《论语·子罕》第十四:“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九夷”,就是东方岛屿。在《论语·公冶长》里,孔子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大道不通行,我就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他是想说:我要到九夷去——一个海上乌托邦。
英国智库所评选出的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快乐岛国瓦努阿图,位于南太平洋,在上海的东南方向,公里远的地方;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东北方向,公里处。从澳大利亚东海岸或新西兰北部乘飞机过去,约需2个半小时。它由80多个岛屿组成,全国人口20万,其中95%是瓦努阿图人,属美拉尼西亚人种;其余为法裔、英裔、华裔以及一些附近岛国人。-年,瓦努阿图一直是为英、法共管殖民地,现在则是英联邦成员国。
在得知自己的国家被评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的时候,瓦努阿图人说:“我们这里的居民确实都很快乐,因为他们很容易满足。瓦努阿图不是一个消费型国家,这里的人民关心他们的家庭和社区,人们生活得无忧无虑。”
在人类心中,乌托邦一般应该在高山之中,或海岛之上,那里一般人不能轻易到达。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是如此,要进去的话,先要经过一片桃林,然后有一座山,山中有一个很小的洞,洞口非常狭窄,穿越这个洞,才会到达。进去以后,里面的人要叮嘱他:“不足为外人道也。”出来以后,就可能再也回不去了,“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的人特意叮嘱不要跟外人说,这一点,与瓦努阿图人的表现一样。年,当瓦努阿图首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时,当地人都说:“拜托,不要告诉太多人。”
瓦努阿图北部属潮湿热带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5.3度,很少超过32℃低于17℃,这样的气候对人是最舒适的。
瓦努阿图拥有大片的绿色热带雨林,有很多神秘的无人小岛,有火山、瀑布和溪流。这里海水湛蓝,海岸线曲曲弯弯。岛上鸟类种多,到处可以见到信天翁、凤头阿兰、鹦鹉等等在啾啾歌吟。
这个岛国十分富足,贫困指数几乎为零,因为物产极其丰富,香蕉、椰子、柠檬和猴面包树之类的野生果树密密麻麻,触手可及;海参、墨鱼、鲍鱼和金枪鱼等,随时可获。它的制造业简单好玩,主要处理自然产物,比如从海参中提取元素,制成药品,又比如用当地咖啡制作保健品。这些药品和保健,销往世界各地。
而且,这里的人根本不用怎么化钱,因为上学与医疗都是免费的。
这个岛国,有很多种生活方式,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土著人的,一种是欧亚人的。瓦努阿图土人生活在一个世界,欧洲人和亚洲人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土人的生活很自然化,欧亚人的生活很时尚国际。两个世界友好和平,其乐融融。
有人说:这是一个两重的狂欢世界。这里古老与现代并存,一方面保持着完完整整的自然景观、千年不变的生活方式和老一套的酋长部落体制,另一方面,首都维拉港有着非常现代化的都市设施。国际机场可以起降波音和客机,每天都有航班飞往世界多个国家。维拉港码头可以停靠万吨巨轮。星级宾馆设备齐全。游泳池、沙滩排球,高尔夫、赌场,在西方人眼中完全时尚。至于超市、酒楼、银行、免税店和娱乐场所,更是遍布各处。还有瓦努阿图文化中心和南太平洋大学,世界最前沿的文化学术成果,也不会在此缺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到处有免费wifi,一个中国来的人,即时网联全球,一天也不会有陌生感。
岛国的语言也非常多样,它是世界上语言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通用的比斯拉马语、英语和法语,全岛共有多种不同的语言,还有更多的数不清的方言。
成百上千种不同的语言,也说明这里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活。这一点,像极中国儒家所倡导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讲的就是和而不同,是各种不同的人的融和共处。
岛国人们喜欢跳舞,他们时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宗教仪式舞会。舞蹈的参加者主要是女性,她们来自不同的部族,从七八岁到五六十岁都有。她们从两三岁起就学习跳舞,跳舞时,身穿色彩鲜艳的衣裙,用油彩在脸上画出不同的图案,又在脖子上挂满七彩的贝壳,并戴上用鸡翎或鸟羽做成的各种头饰。
她们动不动就在跳舞,让整个岛国充满舞蹈。
人们的一切随着舞蹈而摇摆,所以生活千姿百态;所有的姿态中,最有魅力、最奥妙的,是它的笑。
这里,所有的岛,都一直在笑。
每一个岛,都在笑。
岛国上的瓦努阿图民族,是快乐的民族;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一天到晚,始终在笑。
这让人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诗》中的“童儒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每个人都快乐开怀而笑,这也正是孔子心中的乌托邦里,最闪亮的场景。比如《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申申如也”就是爽朗舒展;“夭夭如也”就是活泼愉快。比如《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比如《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所谓乌托邦,莫过于此。
所谓人间天堂,莫过于此。
而其首都维拉港,其大小规模,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镇——所谓理想小镇,莫过于此。
概括起来看,瓦努阿图,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乌托邦,具备三个特征:
1、它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根据上述英国智库的“地球快乐指数”,这里的快乐来自三个层面:人均寿命、生活满意度、自然环境。
2、它是不容易进入的。除了瓦努阿图,其它快乐指数较高的,也都是与外界隔着海洋的岛屿国家。
3、它是与世界紧密相联的。瓦努阿图既是一个不易接近的自然世界,又是一个紧邻国际社会的现代国家。
第2和第3条,表面上矛盾,其实正好互相咬合、构成完美整体,因为没有阻隔就会被迅速冲垮,没有联结就会因增熵而慢慢乱掉。所以现实的乌托邦(桃花源、理想国、人间天堂)的意境,都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正如崔健所唱的歌词: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这是非常简单、非常自然、非常明了的。正因此,英国智库的“快乐全球地图”,与儒家的大同社会理论、陶渊明的桃花源叙述,还有金庸的桃花岛想象,一致指出:
乌托邦确实是存在的,它一直就在我们的世界上,你身边也有,只是你不知道、不肯信罢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y/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