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这一天前后,这个世界上所发生一系列有形或者无形的力量,都集聚到一个“焦点”——“多极化”新时代诞生了。在此背景下,“英联邦”这个曾经威武的存在,还能否有崛起梦想呢?
=================================
一、摘引互联网关于“英联邦”情况简介(源于百度百科等)
英联邦(英语:CommonwealthofNations,直译是“国家联邦”,习惯称为“英联邦”),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3个独立主权国家(包括属地)所组成,成员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英联邦元首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目前仍身兼包括英国在内的16个英联邦王国的国家元首,此16国构成了一个现代版的共主邦联。女王逝世后,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将担任英联邦元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要求独立,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为挽救颓势,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决议,确定各英属自治领都获得完全独立的主权,大英帝国名存实亡,英联邦正式形成。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中央政府。英王只是英联邦名义上的元首,但无权干涉其他成员国内政外交。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
主要组织机构有: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联邦财政部长会议及其他部长级专业会议。年起设立英联邦秘书处,其职责是促进英联邦的合作,筹划英联邦各级会议。秘书处设在伦敦。
=================================
二、英联邦会徽示意图(源于百度百科)
=================================
三、英联邦成员分布示意图(源于百度百科)
=================================
四、英联邦的基本组成情况简介(源于百度百科等)
(1)秘书处
英联邦没有书面章程,也没有中央政府。年,各成员国政府首脑决定在伦敦设立秘书处。英联邦秘书处是英联邦的行政机构,同时也承担各成员国间交流和协商的工作。
(2)主权国
各个主权国都是自愿加入英联邦的,也可随时退出英联邦。附属国在独立后可自行决定是以主权国身份(若得到其他成员国的承认)留在英联邦还是退出英联邦。
各个独立的成员国都是由其民选政府管治,内政和外交完全独立。
英联邦的现任元首是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是成员国自由和平等联合的象征,年4月21日获批准继任。此前,英联邦元首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兼任。
除了有自己君主的成员国(如马来西亚)和实行共和制或总统制的成员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其他所有成员国的女王,总督代表她出驻在这些成员国(英国除外)。女王根据相关成员国政府的推荐任命总督。成员国之间互派高级专员(不是大使)为外交代表。
各成员国的总理或首相定期在不同地方举行会议。但这些会议只是供他们交流意见和商讨问题,并且所做决策对与会国没有约束力。
(3)附属国
尚未实现完全自治的领地成为附属国。英国的附属国基本上全部都在逐步走向全面自治,他们拥有独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系统。除了英国附属国之外,还有一些受其他成员国管治的领地。
=================================
五、职能机构(源于百度百科等)
(1)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前身为帝国会议,年易名为英联邦总理会议,年改现名。通常两年举行一次,以前一直在伦敦举行,年起轮流在成员国举行,由东道国政府首脑主持。会议不通过决议,会议发表的总原则对与会国无约束力。
(2)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性问题。
(3)英联邦部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的有教育部长会议,卫生部长会议、司法部长会议和电信部长会议;不定期举行的有贸易和经济会议、青年会议、工业合作会议、农业会议等。
(4)英联邦秘书处:年成立,负责组织成员国间的协商和合作、交流情况、组织会议等。秘书长每五年改选一次,可连任。
(5)英联邦基金会及其他组织:英联邦基金会成立于年,年改组成一个国际基金组织,资金由成员国政府提供,用于推动英联邦内专业及其他非政府间的更密切的合作。英联邦研究所主要靠英政府资助,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放映电影、开放图书馆等活动促进人们对英联邦的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组织,如英联邦议会协会、英联邦新闻联盟、英联邦广播协会、英联邦青年交流理事会、英联邦体育运动联合会和英联邦艺术协会等。
=================================
六、国际影响力(源于百度百科等)
英联邦在极大程度上是大英帝国的延续。这个帝国曾经覆盖了世界1/4的领土。冈比亚退出后,该俱乐部仍有53个会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尼日利亚、南非和大不列颠,这些国家经由自愿联合结合在一起。20世纪20年代,当"英联邦"这个词第一次被使用时,形成了一种保持联系的方式,同时消除了"帝国"这个词所含的令人不愉快的殖民地味。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年新加坡的沦陷,清楚表明大不列颠已没有能力保卫其帝国,而笼罩其权力的神秘性也同时消失。在20世纪50和60年代,英联邦是大不列颠管理那些它已无法统治或保卫的非殖民化国家(这些国家多数碰巧都渴望独立)的工具。对于这些前殖民地而言,英联邦的好处一目了然。大不列颠有特殊的贸易措施,例如,在香蕉进口上其前加勒比海领地优于中美洲。英联邦国民有权移居英国,许多人都这样做了。居住在英国的英联邦公民至今仍享有某些选举特权,而这些特权是其他外国人﹑甚至其它欧盟国家的公民所没有的。
然而,自英国加入欧盟的30年间,上述许多好处已经消失。欧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因而英国被禁止给予其前殖民地特权。英国的移民政策亦已收紧,现在只有那些亲属已在英国的英联邦公民才有特殊权利。
英联邦商会,一个由该俱乐部出资的机构,坚称英联邦仍存在显著的贸易和投资利益。一位发言人宣称,由于享有一种共同语言(英语在整个英联邦为第一或第二语言),不成文法传统和会计规范,英联邦成员国相互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10-15%的效率。这个效应可能不像听起来那么含混,某些经济学家指出了不成文法和民法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最重要的是,英联邦将其目标主要限定在社会文明方面:鼓励民主﹑人权及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英国,联邦对不同的人似乎有不同的意义。因循守旧者喜欢它与跨掉的帝国之间的联系。其他人认为它是鲁迪亚德-基普林(RudyardKipling)关于殖民地观点的现代注释:殖民地是"白种人的负担",简言之,西方国家有责任让发展中世界文明化。某些左翼人士把它看成为无人想要的老古董,而另一些人则争辨它是英国为其殖民罪恶补偿的一种方式,同时为民主化进程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英联邦的支持者还指出对这些前殖民地来说存在某种有益的文化纽带。英国的大学与英联邦国家保持着牢固的联系。英国外交部,全称"外交及联邦办公厅(theForeignandCommonwealthOffice)",设有偏向英联邦国民的实习交流计划,例如专为印度记者而设的薛维宁(Chevening)奖学金。
此外,尽管某些人批评英联邦只是一个清谈馆,那也是一个穷国(津巴布韦除外)喜欢的议论场所。对前殖民地而言,它是非美国主导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虽然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是英联邦的元首,但英国并无特殊地位。事实上,联邦内所有表决必须一致,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Blair)曾对此表露出沮丧之情。他对于有可能解除对津巴布韦的禁令极为愤慨,而英国和其反穆加贝同盟军不能凌驾其上。英联邦是为数不多的国际机构之一,其中像圣卢西亚这样的弹丸小国与英国和加拿大这样的七大国(G7)成员可以平起平坐。
=================================
七、国际担当能力(源于百度百科等)
英联邦是国际合作的一种独特试验,促进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和环境的民族之间的协作。各成员国享有平等地位,但在处理英联邦事务上英国常扮演主角。
成员国在许多领域进行商讨和合作,包括贸易、金融、国防、教育、技术、科研、法律、医药和农业。但是成员国享有的主要利益为各种贸易协议和资本投资配置带来的经济效用。
英国和其他富裕的老成员国是新加入或贫穷成员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本来源。援助计划由英联邦开发公司(CDC)等机构执行。
有些成员国根据英联邦特惠制互相实行关税优惠,以促进互相之间的贸易往来。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今欧盟),退出了英联邦特惠制。根据协定,其他英联邦成员国可以与欧盟协商特别的贸易协议。
=================================
八、成员国情况简介(源于百度百科等)
(1)现成员国
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andBarbuda)年11月1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年12月11日
巴哈马(Bahamas)年7月10日
孟加拉国(Bangladesh)年4月18日
巴巴多斯(Barbados)年11月30日
伯利兹(Belize)年9月21日
博茨瓦纳(Botswana)年9月30日
文莱(Brunei)年1月1日
喀麦隆(Cameroon)年11月13日
加拿大(Canada)年12月11日
塞浦路斯(Cyprus)年3月13日
多米尼克(Dominica)年11月3日
斐济(Fiji)年10月10日
加纳(Ghana)年3月6日
格林纳达(Grenada)年2月7日
圭亚那(Guyana)年5月26日
印度(India)年8月15日
牙买加(Jamaica)年8月6日
肯尼亚(Kenya)年12月12日
基里巴斯(Kiribati)年7月12日
莱索托(Lesotho)年10月4日
马拉维(Malawi)年7月6日
马来西亚(Malaysia)年8月31日
马耳他(Malta)年9月21日
毛里求斯(Mauritius)年3月12日
莫桑比克(Mozambique)年11月13日
纳米比亚(Namibia)年3月21日
瑙鲁(Nauru)年11月1日
新西兰(NewZealand)年12月11日
尼日利亚(Nigeria)年10月1日
巴基斯坦(Pakistan)年8月14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NewGuinea)年9月16日
卢旺达(Rwanda)年11月29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SaintKittsandNevis)年9月19日
圣卢西亚(SaintLucia)年2月22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SaintVincentandtheGrenadines)年10月27日
萨摩亚(Samoa)年8月28日
塞舌尔(Seychelles)年6月29日
塞拉利昂(SierraLeone)年4月27日
新加坡(Singapore)年8月9日
所罗门群岛(SolomonIslands)年7月7日
南非(SouthAfrica)年12月11日
斯里兰卡(SriLanka)年2月4日
斯威士兰(Swaziland)年9月6日
坦桑尼亚(Tanzania)年12月9日
汤加(Tonga)年6月4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TrinidadandTobago)年8月31日
图瓦卢(Tuvalu)年10月1日
乌干达(Uganda)年10月9日
英国(UnitedKingdom)年12月11日
瓦努阿图(Vanuatu)年7月30日
赞比亚(Zambia)年10月24日
(2)前成员
缅甸:年独立。
爱尔兰:年从英国独立以后,曾经是会员国。年建立爱尔兰共和国以后离开英联邦。
津巴布韦:在年时,被英国以该国执政者藐视人权并在大选中舞弊为由暂停该国在协会内的会籍一年,导致津巴布韦政府愤而主动退出此组织。就在全球“多极化”新时代诞生之际,津巴布韦提出了加入英联邦的申请,英国表达强烈欢迎的姿态。
冈比亚:西非国家冈比亚年10月2日宣布退出英联邦,使得英联邦成员国由54个减少到53个。
马尔代夫:年10月13日,马尔代夫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鉴于长期以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及英联邦秘书处给予马尔代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马尔代夫政府决定脱离英联邦。
(3)希望加入的国家
一系列其他国家已经表达了加入联邦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意愿。
南苏丹
苏丹
苏里南
=================================
九、关于“澳大利亚欲脱离英联邦、总理或被罢免”事件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年12月17日出席的澳大利亚共和运动晚宴时发表讲话,再次重申他支持澳大利亚脱离英国君主制度改为共和制。他表示:澳大利亚共和制运动完全是为了澳大利亚的未来,我们不愿意仰视别人,也不会俯视任何人,我们追求互现尊重,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就应该是澳大利亚人。
澳大利亚目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联邦成员之一,视英国女王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
其实,澳大利亚一直有共和的呼声。早在年1月,澳大利亚国庆日的前一天,澳大利亚5个州和2个领地的领导人就签署联合声明,呼吁澳大利亚摒弃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政体。
年,澳大利亚在共和制问题上也举行过公投,结果只有45%的民众投下赞成票。当时,特恩布尔就是澳大利亚“共和运动”组织的领导人。
在年的相关民调显示,只有42%的受访者支持澳大利亚成为共和国,51%是支持维持现状。相信,只要英女王伊丽萨白二世仍然在位,民众就不会支持举行全民公投。
澳大利亚一直没有脱离英联邦
澳大利亚一词,原意是“南方的大陆”,来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欧洲人在17世纪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所以取名“澳大利亚”。
18世纪后半期,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
进入20世纪,世界各国殖民地独立声音越来越强烈,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从此,澳大利亚就作为英联邦的一员存在着,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英国国王,并任命总督为其代表,澳大利亚总督实际上不干预政府的运作。
随着二战以后英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的黯淡,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人脱离联邦成立共和的呼声很高,而似乎每一次女王访问澳洲又能成功唤起人们对于英国王室的热爱,从而动摇共和的决心。
未来的英澳关系
现在的英澳关系已经不复恋爱的甜蜜,也没有患难与共的团结,有的是面对变幻的经济体。今年7月,英国脱欧使得澳大利亚人一边思考着思考着自己利益,一边紧锣密鼓准备准备着与英国谈自由贸易,也想着怎么和其他欧盟成员国互惠互利。
=================================
十、关于英联邦运动会
英联邦运动会,原名为英帝国运动会(BritishEmpireGames),始办于年,每四年举行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限英联邦成员国或其附属国及地区运动员参加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该运动会首次举办于年,当时它被称为大英帝国运动会(TheBritishEmpireGames)。运动会的名称在年被改为大英帝国和联邦运动会(BritishEmpireandCommonwealthGames),又于年改作英联邦运动会(BritishCommonwealthGames,又译“不列颠联邦运动会”),在年换成联邦运动会(TheCommonwealthGames,中文仍习惯称“英联邦运动会”)。
=================================
十一、关于英联邦是不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国际组织?
前不久一篇新闻报道提及,英政府通过了英女王举荐长子担任英联邦的新一任元首。
所谓英联邦,不是英国各区的统称,而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中以英国为首,故这个组织的元首是英国国王。但从历史来看的话,英联邦的成立发展史却是当时的大英帝国的没落史。
我们来谈谈英联邦的成立与发展历史。
它的前身是大英帝国,这个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当年大英帝国进行殖民侵略,几乎覆盖了全球各地,包括现在的新西兰、加拿大、印度。在年时期,英国开展了重要会议,是各个帝国一起的会议,作为当时组织的头头,英国规定要效忠于于英国的国王,更加明确了这个组织的首领是英王。随后在二战,虽然英联邦各个国家独立了,但是这个组织依旧没有被解散,大家将就着,而英联邦就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组织,至于这个组织的元首——英王,也只是象征性的首领,并没有任何实权。
英联邦成立于年,至今为止有53个成员国。在此之前他们的元首是英女王,组织的总部设在了英国的首都——伦敦,从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地球上有20多亿人在这个组织的成员国下居住,其占地面积也达到了可怕的四分之一。尽管是特殊时期产生的特定产物,代表了当时的殖民统治,但最终还是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一去不复返。毕竟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想要高度自主的水平,没有谁愿意接受第二位元首,可以凌驾自己国家元首之上。就如同人不愿为奴隶一般,一个国家的主权最终还是要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英联邦实际上不是共和国,也没有所谓的中央政府,并没有权利机构,仅仅作为外交的一个组织。但随着现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这个国际组织早已经是名存实亡的了。不过是各个国家相互刺探、切磋的一个途径。
=================================
十二、“突围求活+”解读英国为什么要脱欧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呢?
“突围求活+”智库观点:
(1)英国与欧盟之间分歧越来越大。英国与欧盟在管控分歧层面未能达成共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英国脱欧处于欧债危机的关键时间段内,当时,欧盟管控危险与危机能力也较弱。换言之,欧盟这个“盟主”在联盟管控问题的主导表现——“管控过度、自由受限”,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存在不甘心受制太多。
(2)孤立主义影响较为深远。“甩掉讨厌的欧盟,回归民族主权国家”。英国为什么要退出欧盟很大的原因是英国一直都是欧盟28个成员国中对欧盟怀疑态度最强烈的国家。信念上,很多英国人感觉自己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受到了拖累,认为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没有共同的政治抱负。
在市场开放上,不少英国人认为英国向来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依赖全球市场,让英国接受开放的全球市场比限制在欧盟市场更好一些。地缘政治上,隔着一条海峡,很多英国人完全没有欧洲人的感觉。难民、人口流动等问题让不少英国人对欧盟产生了更大的怀疑和反感。
(3)短期的经济压力可能得到适当的缓解。经济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
(4)英国对欧盟依赖程度显著降低。特别是英联邦的一些发展势头不错。
(5)对英联邦未来抱有的期盼更多于欧盟。
(6)移民问题也算是一个原因吧。
=================================
十三、“突围求活+”智库解读英联邦的未来
如英国能在全球“多极化”新时代刚刚诞生之际,及时面临挑战抢抓机遇。充分领悟到“突围求活+”理论的精髓:
(1)“求同存异”,管控分歧,进行资源深度整合,融合创新,特别是如能有效构建出合适的“契约”体系,有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合适的竞争力,成为“多极化”新时代中的重要的一个“极”。
(2)“管控风险和危机”,遇到突发事件或者重大事件,能有有效的第一反应、应急快反应对措施,从而可以有以合适的代价、合适的风险博得合适的回报。
(3)加速推进客观评价能力建设以及战略远见体系建设。如能尽快与中国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促进、合作共赢,也许,“英联邦”还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甚至“再创辉煌+”,从而实现其崛起之梦想。
=================================
历史已经N遍证明了:霸王项羽最终是自杀而不是被对手干掉的,而刘邦最终是带领强大的团队在霸王项羽自杀后得的天下。不做“霸主”而做“盟主”是“强他”思维,是平台战略思维,是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共赢思维。
=================================
最重要的是“突围求活+”智库于.5.24正式成立。
“突围求活+”智库的主要理论观点是“突围求活+”理论(1.0版本要点如下)和“再创辉煌+”理论(即将择机发布)。
=================================
“突围求活+”理论(1.0版本)要点如下:
一,求同存异,胸中无敌,管控分歧。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胸中无敌才能无敌于天下,即便有矛盾与竞争,也以在矛盾或竞争中求合作发展为主线。
二,可持续发展风险管控、危机管控能力,遇突发事件时第一反应、应急快速反应措施合适。历险不惊,临危不乱,应变有理有据有节有利有力。平战结合,平时不仅提升智慧,更要有提升全面应对风险与危机的综合素质,即不仅(有伟大的梦想)想法妙,更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梦想成真之路)干法强。
三,持续提升国际化客观评价与战略远见能力。凡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仅仅是获得暂时性的投票权,更要合作多赢,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优化设计与建设的主导地位。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y/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