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瓦努阿图 >> 瓦努阿图文化 >> 正文 >> 正文

武平犹有墨香绕古今西部文明播报

来源:瓦努阿图 时间:2023/3/17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武平:犹有墨香绕古今

□林永芳

戊戌早春,武平观成书院、梁山书院修葺后相继重新开馆,引得无数士民纷纷前往,一睹百年书院风采。   书院者,古士子讲学、求道、祭祀、藏书之所也。始于唐,盛于宋,至清代完全官学化,民国后多半改为新式学堂或改作他用,不少建筑亦在岁月的风霜雨中年久失修而坍塌或被拆除。武平虽僻处三省之交、万山之中,却历来崇文重教,其书院史大抵亦如此。   北宋天禧年间(-),武平知县翁仲道自费买地建学校以兴文教,这是武平县志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学校,千年文脉由此肇始。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县尉翁甫拆振武堂,改建会讲堂。这是武平历史上有文字记载最早的雏形书院。据清康熙版县志记载:“李纲,宣和初,摄武平县事”,在西山建读书堂。元代,县尹李实建明伦堂以复兴文化,属庙学合一(孔庙和梁山书院合在一起)。乾隆十五年(),知县吴士元于东门城外山坡倡建平川书院。梁山书院是武平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清末书院,也是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旧居。

梁山书院(图片来源网络)

据年武平县政协调研组调查摸底及查阅史料,不完全统计,武平建县至今共有书院35所,大部分为清代所建。书院较多的有:武东7所、平川6所、岩前6所、十方5所。其中官办7所,民办26所,2所不详。调研组将上述古书院按现状分为四类:其一,建筑原貌保存较好,经过维修在使用的有梁山书院、观成书院。其二,院舍整体保存完好或留存部分院舍,经过维修后可恢复使用的有:培英书院(崇德学校)、务本书屋、迴澜书院(永平孔厦)、培元书院。其三,仅存院址修复困难的有平川书院、畲经管书院、鹅山书院、崇儒书院等5所。其四,遗迹被占用或仅有记载难以修复的有正音书院、文垣书院、新山书院、回澜书院(十方处明)、紫阳书院、希贤书院等24所。现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所书院略作介绍。梁山书院:得门而入,气贯“梁山”   武平县城梁山书院,是清光绪十一年()武平知县唐志燮在漳南道公馆旧址上募建。翌年书院建成之后,民国二年()在此设临时议事会。民国十八年()后,历任县长皆以梁山书院为公廨。年6月,率领红四军主力到武平,并随红四军前委机关进驻梁山书院,居住于东厢房,朱德随军部住考棚,陈毅与政治部驻三官堂。民国二十六年(),民国政府在梁山书院设司法处,民国二十九年()设警察局。新成立后,此在地五六十年代为县公安局。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县博物馆设于此,县文化局亦设于此。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6月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搬离此地,县委县政府开始着手梁山书院修缮规划,并于年9月正式实施,重修工作于年1月底竣工。新亮相的梁山书院集红色教育、书画展览、文化讲坛、市民休闲于一体。   梁山书院四合院式,二进院落。书院大门呈八角门楼造型,飞檐翘角,大门上方由唐志燮款署“梁山书院”楷书题刻四个大字。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为后厅、天井、正厅、院坪,天井两侧回廊,天井及院坪鹅卵石地面,石埕两侧各带一组厢房。   正厅面阔三间,中堂匾额“忠诚体国”。厅堂内有六根木质大圆柱,挂有三副楹联,分别为:“东鲁雅言诗书执礼,西京明诏孝弟力田”“孝弟慈道炳中天日月,诗书礼学成平地风雷”“勤俭笃前人成烈,诗书启后世鸿基”。   绕过正厅的屏风,可直通观成书天井到达后厅,在天井中间摆放两盆松柏,寓意万年长青。后厅也是面阔三间,中堂挂有一块匾额“经训菑畬”。厅背墙、后厅前墙门顶镶嵌一块横批“得门而入”,语出晚清名臣张之洞《轴轩语·语学》:“为学之道,宜得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院内植有红白一对山茶花树,放置有四口清末的大水缸,东西厢房天井各一个,院坪一对,主要用于储水和灭火,其上各有国案:院坪西侧水缸有桃、兰、柳、祥云等,东侧水缸有梅花、麒麟、喜鹊等,东边石埕大水缸有当康(上古传说中的神兽,又称牙豚)、老鹰;西边石埕大水缸上则有竹子、白虎等图。   书院东厢房依次为旧居、两间“红色记忆”陈列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室、藏书等。院坪西侧是文化书吧。西房设置文化创意工作室、文化名人工作间。观成书院:国之“四维”,墨香“观成”   “甲第宏开师鹿洞,宫墙丕振启鸿图。”戊戌年正月初二,笔者举家回武东镇四维村给长辈拜年,却见老家东侧那所废弃已久的四维小学已修葺一新,正面大门石框所刻的正是这副楹联,门楣上方石刻繁体行楷“观成书院”四字。原来,此地原为百年书院,这座石门楼及对联即为原貌。   “观成”者,看到成果也。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遹观厥成。”据该村人士文珠、麟瑞、闻福撰文考证,清咸丰九年(),四维村民培福、可必、香福、性道等秀才牵头筹资、选址,经费由各房上祖尝田摊派,于年秋季建成,名为观成书院,以培养村中子弟读书成材(为便于中间堂辖境内王姓后辈乡试节省住宿费用,年春,又在武平县城梁山书院和十一个台阶左侧建了一所观成试馆)。大门外左侧立有“惜字库”,对联“子才身显贵,全善世登科”。书院中厅左右设小厅,中厅天子壁上写“人文蔚起”四字,厅前上方有“礼堂”两字,大门向上厅用木牌写“指日高升”。中厅左边小厅有神龛,安孔子神位,有对联“贩卖尼山杂货,栽培天下人才”,横批“耐辛教诲”。右边小厅挂有书院创办人和捐献经费、粮田、物资等人名录。书院占地达多平方米,共有礼堂、书房等大小房间19间(一说20余间),左右有上下天井,下天井种八月桂树、柳树各一株,桂花树上挂铸铁大钟一个。右边天井种有石榴、柚子和枣树等。右边上天井坎下挖有四方形小井一口,放有小鱼,便于学子取水磨墨、洗手之用。   观成书院第一任山长是岩前大布人王宗海(曾任浙江龙泉县事,晚年居广东汕头,任绥靖公署谘议)。观成书院教学严谨,人才辈出。科举时代,一批秀才举人、进士在此接受启蒙教育。后改为公办学校,先后易名为中正中心学校、八区一小校、四维小学等,从这里走出了驻瓦努阿图特命全权大使廖金城先生等一批才俊。   百年来,书院厢房旧了修,破了建,唯独书院门楼巍然不动。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教育“六项督导”期间,县教育局为改善四维小学办学条件,拆除原礼堂、教室和书房,新建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但门楼依然不动。客家人说,门楼即风水,门楼管事,遂把门楼建得倍加扎实,希望书院人才辈出。年,观成书院动工重建并于当年完成一期建设。而今的观成书院,内有文化广场、村情村史展、农耕文化展等丰富内容,成为乡村文化主阵地,村民休闲好去处。乡人撰文曰:国之“四维”,墨香“观成”,讲述耕读文化故事,散发百年观成墨香。务本书屋:“务本”溯源,德育后人   武平县城北部有座省级传统文化名村——平川镇红东村的北门坊,古时北大路穿越其间,连接县衙前大道,东临平川河,北连北高门,是通往江西省及本省长汀等地的唯一通道,曾是城区的政治、文化、经济、金融集中地。   在北门坊古老的建筑群中有座面积不大却声名远扬的“务本书屋”,是北门坊李氏十六世祖李作东在广西任知府期间所建,时约咸丰五年()。民国版《武平县志》记载,李作东道光三十年()任广西河池、那地二州知府。咸丰九年(),太平军压境,幕友解散时他独留抗敌,城陷罹难,年仅30岁,朝廷授“云骑尉”世职,并将其牌位供奉在河池昭忠祠内。李作东去世后,其后裔对务本书屋不断维修,特别是民国年间有过一次较大维修。按书屋规矩,本家族子孙必须在此接受蒙学。由家族出资聘请先生,让附近乡邻贫苦适龄孩子免费入学。清亡,西学兴起,书屋教学模式日渐式微,务本书屋最终变成了普通民居。   务本书屋位于武平城四个城门之一的北高门之下,也称鼓楼脚下,坐东北朝西南,背靠古城墙,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土木混合结构。主体建筑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上厅、天井、下厅、正门和院坪,上厅、天井和下厅两边各带一组厢房,东南边厢房外的天井与偏房相连。书屋内雕梁画栋,墙绘精美,每一处都是精心打造。   正大门上,楷书题刻“务本书屋”四字上方,以展开的书卷造型,上面镂空浮雕一幅寒梅图,取义梅花香自苦寒来,唯有寒窗苦读才能有所成。在上下厅连接的檐口间,同样做有书卷状的檐托,上书刘禹锡的《陋室铭》,左书从“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右书从“苔痕上阶绿”到“阅金经”。据老辈回忆,上厅的正堂悬挂着匾额、孔子像,摆着香案、太师椅等,现早已不复存在。两侧厢房门窗刻有精美木雕纹饰,以吉祥花卉和古代文学典故为主。桂花树,旧时历来和书院相生相伴,取义“折桂”,希望学子能高中第一。务本书屋也不例外,在距书屋东北厢房约5米处,原先栽种着一棵百年金桂,每年金秋盛开,浓浓桂花香随风弥散整个北门坊,以至书屋一带又有了一个新地名,曰:“桂花树头下”。遗憾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棵名贵古树消失了。   务本书屋素有北门坊“培兰基地”之誉,熏陶出许多贤士。   如今的务本书屋,宛若龙钟老者,斑驳的墙壁和风化的屋瓦无声低诉着陈年往事。走进书屋,恍若书香、桂香犹在鼻翼,朗朗书声依旧绕梁不绝。

作者/来源:红色文化周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wh/10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