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年4月6日上午,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Ingelheim,下称勃林格)在其总部德国殷格翰举行年度全球新闻发布会,公布其年业绩和年报。
作为全球知名的家族制药企业,勃林格目前在全球拥有家子公司和5万名员工。年1月1日,作为业务互换交易的一部分,赛诺菲公司的动物保健业务——梅里亚——正式并入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使其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动物保健公司。
“大获成功”是勃林格对过去的财年的总结词。
“我们在所有业务领域均实现增长,处方药、动物保健、消费者自主保健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CMO)等,超出预期。”发布会上,负责公司财务的执行董事会主席冯保和(SimoneMenne)宣布,年勃林格的净销售额约为亿欧元增长了7.3%,营业收入增长达27%,约29亿欧元,净销售回报率达到18.1%。
“这得益于我们对创新产品的成功部署,以及我们成熟产品的良好市场地位。”勃林格官方解释,这次年报还没有包括和梅里亚合并后的数额,他们将在年的发布会上首次发布,届时有望成为“动物保健全球领导者”。
“7.3%的增长率在跨国药企里排名很靠前了。”一位医药券商分析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根据各主要跨国药企年的财报对比,大部分增长率都低于这个数字,一些知名药企甚至为负数。
“年公司按计划完成了全面的转型,未来将把业务重点放在人用药品、动物保健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领域。”冯保和说。
勃林格增长率持续有赖于老牌业务的强劲。年报显示,处方药业务是其最大的业务领域,净销售额达到约亿欧元,经汇率调整后实现了7.4%的增长。其中,呼吸系统用药思力华?(SPIRIVA?)仍是公司最畅销的药品,销售额接近30亿欧元。而在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也在逐年攀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药品合同制造商之一,勃林格拥有超过30年的行业经验,制造了超过25种不同的生物药品。年,公司全球的代加工业务净销售额为6.13亿欧元,增幅为6.4%。在中国,得益于药品上市许可人(MAH)制度的落地,勃林格在上海张江的生物制药基地也已供不应求。
这更反映在数字上。冯保和说,中国成为了勃林格最大的新兴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增幅达到了20%左右。
在她看来,中国业绩的飞速增长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新产品在中国更快的上市,第二,他们极为看中中国市场,并看好今后十年中国将会持续增长的能力。
药物价格管控是全球性问题。冯保和提到,他们最为担心的是,德国去年底通过的“药品供应改善法案”(AMVSG)带来的不利影响,这项法案进一步限制了药品价格,并将于年实行新的价格政策。
“新药研发需要得到现实与公正的回报,药物价格需要保持在足够合理的水平。在低廉的价格环境下,我们无法在德国开展研发项目。”冯保和说,新法规让他们非常遗憾,不仅遗漏了许多争议点,还省去了许多其他领域的细节,背离了该法律最初的目标和目标。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wh/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