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推动,多维竞争
“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分为“中国化药企业TOP排行榜”、“中国中药企业TOP排行榜”、“中国CRO(含CDMO)企业TOP20排行榜”、“中国医疗器械(含IVD)企业TOP20排行榜”、“中国生物医药(含血液制品、疫苗、胰岛素等)企业TOP20排行榜”5大子榜单。本次评选聚焦医药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力和专业推广力,创新驱动力主要从企业研发投入RD综合指标进行评判,专业推广力则重点根据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最终选择需求所决定的终端定量数据来刚性定义,最终结合米内网独家的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终端数据(定义范围见下图)进行定量分析。入选企业的总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企业的创新驱动力,即年研发投入RD综合指标得分,占40%权重;二是企业的专业推广力,即年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最终选择需求所决定的终端定量数据来刚性定义,也就是结合米内网独家的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终端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得分,占60%权重。头部集中,研发加速
针对评选结果,标点总裁兼米内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张步泳表示,“工业百强”企业集中度高、成长性好,在公立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终端提出转型升级、有效供给及专业化能力的需求的基础上,工业百强企业作为医药行业的先行者,具有集中度高、成长性好、研发力度大等特点,满足终端市场提出的新需求。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医疗机构的门诊及住院人数有所减少,但需求基数仍然较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为主。总体上,年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共五大细分子行业营收为亿元,同比呈负增长,而TOP企业(化学药TOP、中成药TOP、生物制药TOP20)合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0.3%,占行业总收入比重升至38%。头部企业中,化学药TOP20企业占该行业总企业数比重约1%,但收入占比达22%,净利润占比达27%;中成药TOP20企业占该行业总企业数比重约1%,但收入占比达24%,净利润达31%,显示无论“百强”企业,还是百强中的头部企业,都呈现出集中度较高、成长性较好的态势。另外,上述家企业年研发投入亿元,同比增长24%;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为9%,同比增长2%,可见百强企业研发强度较大,正坚定地向创新升级转型;与此同时,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TOP20品牌洗牌,重点监控药品、国家集采品种、已过专利期原研药等逐步退出榜单,临床急需的创新药日渐增多,国产创新药崭露头角——这些变化都预示着新的市场逻辑和发展方向。结合终端需求变化及工业百强数据,张步泳认为,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1、研发投入逐年加大;2、头部效应和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3、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和消费升级带来的专业化分工趋势愈发明显。张步泳分析指出,在三医联动作用下,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创新药及品质升级的过评仿制药是医疗终端有效供给的两大体现,从药品终端市场格局变化及近5年来新药的申报情况看,基本符合预期的转型升级及有效供给需求;另一方面,受医药电商、医保管控趋严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药店销售增长放缓,但处方外流、院外渠道为其发展带来动力,专业化能力成为最重要的需求。汇聚权威,行业共振
在“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评选过程中,得到了专业研究机构、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行业同仁的高度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wh/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