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瓦努阿图 >> 瓦努阿图地产 >> 正文 >> 正文

上海快递小哥自述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在新

来源:瓦努阿图 时间:2023/4/16
        

“不好意思,我不太会说话。但我真的想说,做了10年快递,实实在在感到这个职业的地位提升了。可以堂堂正正告诉家人,我是快递小哥。”站在新书首发的舞台上,郭浩强有些羞涩。8月13日上午,《“快递小哥”的逆行》在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新书首发式的主角是圆通速递的快递小哥和运输机长。

《“快递小哥”的逆行》由圆通速递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全书共7万字、余幅图片、80余篇文章,全景记录了快递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不平凡过程。大年初一的驰援公告、不知疲倦的千里奔袭、星夜起降的货运航班、马不停蹄的辗转配送、废寝忘食的拍摄采写……该书回顾了快递小哥抗疫的多个重要时间节点。

书中记录了抗疫过程中涌现的一大批优秀快递小哥,例如大年初六起多次开车往前线运送救援物资的司机孙俊坡,连续执飞“星夜航班”空运物资的圆通航空机长刘光忠、朱华,在武汉奋战两个多月、免费为援鄂医疗队提供快递服务的武汉业务员李兵栋等。

“放在二三十年前,我们真的想象不到快递行业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元龙感慨,快递行业、快递小哥让经济运行更加有效率、有温度、有活力。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快递行业发挥了特殊的价值,让人们认识了一大批有追求、有梦想、有理想的快递小哥。“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圆通合作出版此书,就是要向快递行业、向快递小哥表示我们的敬意。”他说。

“今年大年初一圆通发布免费运送防疫物资公告,抗疫期间,全网累计向全国各地疫情防控一线运送物资余吨;旗下圆通航空全货机共执飞抗疫包机班,承运防疫物资超吨;从海外采购、清关防疫物资清关万件;向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慈善组织等捐赠防疫物资余万件,其中在上海超过30万件。”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副总裁叶锋回顾了一连串数据。“邮政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快递则是在市场经济中萌芽的年轻产业,如今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快递行业除了赢得商业成功、职业认同,还要文化融入。这是一场不凡的战役、一场特殊的洗礼,希望用这本书的记录留下抗疫过程中的难忘经历、传播快递行业的正能量。”叶锋说。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余洪伟在致辞中表示,这本书的出版是行业内的开创之举,展示了邮政快递业的精神风貌、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是上海邮政快递行业员工服务上海、抗击疫情的生动缩影和真实写照,“圆通等上海邮政快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使命担当,在非常之时扛起非常之责,为筹集、捐赠、运送防疫物资作出了积极贡献。”

父亲说,去吧,这是一个战场

自述:郭浩强年生河北人在上海生活8年

我是来自圆通一线的一名快递员,我叫郭浩强,也是疫情期间负责上海防疫物资配送的众多圆通快递员之一。

今年春节,我是公司值班人员之一,我负责医院。众所周知,疫情期间,医院防疫任务繁重,且院区流动人员多、病源感染风险高。

所以在当时,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医院快件服务,又要做好安全防控?为此,我与我们分公司负责人商量,与医院和多家同行网点协商,最终确定来自各家快递公司的快件,都统一交由我一个人来统一派送,进行“无接触派送”,降低传染风险。尽管如此,一开始还是遇到了一些客户不理解,住在附近医院的快递员,会避开。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顶着压力送每一票快件,做好客户解释。我不断告诉自己,医院住院人员和医护人员救命的物资,必须要有人把东西送过去。

当然,在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给我坚守的动力。医院不让进去,住院的叔叔阿姨们都会自告奋勇做临时快递员,给我“接力”,帮我将快递送进去。

之后,在医院支持下,医院门口临时搭起了一个集装箱,用于暂时存放、安排快件。我记得是从农历大年初五开始,我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把自己武装好,送件期间一直留宿在集装箱内,做好自我防护和隔离。家人给我送饭,差不多一个月没回家。他们当然也会担心。我来自军人家庭,我父亲说,去吧,这是一个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快递小哥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通过这次疫情,我才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越是紧要关头,越是体现了我们快递的重要性。现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项利好政策出台,作为一名快递一线人员,我感觉到我们行业地位在提升,快递员的这份职业也越来越被认可和尊重。

好的,我马上准备一下,随时可以出发

自述:朱华年生上海人

我是圆通航空的一名机长,我叫朱华。我是航空人,也是快递人。我已经开了12年飞机了,开过客运飞机,就是大家经常坐的那种,现在在圆通航空开货运飞机。

春节前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飞行员很快就在圆通总部和公司的部署安排下,投身到防疫物资航班的执飞任务中。放弃了整个春节假期,我们很多人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我和我的同事当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的,我马上准备一下,随时可以出发!”因为当时我们接到的很多都是离起飞时间不足5小时的紧急驰援任务。

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是在2月19日,当时武汉疫情还非常严重。12小时之内,两架圆通航空飞机紧急驰援武汉疫情防控一线。当天20时35分,圆通航空一架从南宁飞来的全货机降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运去箱、近7吨防疫物资;40分钟后,另一架搭载着箱、近2吨防疫物资的全货机从兰州飞抵武汉。这两次任务都是在19日上午8时和9时30分才接到广西和甘肃政府的委托。

在我们公司执行防疫物资包机驰援任务的过程中,有两个细节让我深受感动。2月16日晚,受温州市慈善总会委托,我们的一架全货机从重庆紧急调机,经过近7个小时飞行后,搭载着分别从越南胡志明和柬埔寨金边运来的近6吨防疫物资,顺利飞抵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时,当时机场的空管人员在塔台与我们机组人员的一段“隔空”对话:

——“温州民航全体干部职工向机组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心系万家冷暖,满载真诚爱抵达温州!浙江加油,中国必胜!”

——“你们也辛苦了!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保障万家安全,圆通航空责无旁贷!”

另一次是我们为海外其他国家的防疫执行的一次驰援任务。3月20日,收到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综合司来函委托后,圆通航空“领命”起飞运输中国政府援助菲律宾的防疫物资。我们当时一位工作人员非常细心,他看到在这批捐赠物资的包装箱上印有“中国援助,为了共同的未来chinaaid,forsharedfuture”这样的白底红字标贴和一个红丝带图案时,特意拍了下来,分享给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事看。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这样的对话、这样的画面,是很能给彼此力量、温暖人心的。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只有做了那个亲历者,你才能体会更深,记忆也会更深。

货运航班往往是夜航班。从春节开始的每个月,我几乎都要飞超过80个小时。疫情严峻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回家的。自从能做核酸检测了,我已经做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这段时间,家里就更加没办法顾得上了。

我已经开了12年飞机了。年,我从上海航空转入圆通航空,正是因为看到了航空物流在我们国家蓬勃兴旺的巨大潜力,我觉得在这里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刚从客航转到货航那段时间,还是很难适应的。做货航的飞行员,经常是星夜出动,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看日出。你要强迫自己在白天睡觉休息,调整好生物钟。当然,在平时,领导们也非常照顾我们的身体状况,现在圆通航空飞行员中间,还自发组织起了中国飞行员马拉松俱乐部。大家作为飞行员,都非常自觉地重视自己的身体体能和健康,我们经常约在一起跑步锻炼。我现在身体明显比之前变得更结实了,全马、半马也参加了一些。

我做机长3年多了,最近有幸通过考试,晋升为航线飞行教员。对我来说,更是一份光荣的任务,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使命感也更强了——我不仅要自己飞得好,更要为更多人完成他们的飞行梦,为我们的国家有更多合格的飞行员而努力。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施晨露张杨

    

文字编辑:施晨露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dc/1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