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瓦努阿图 >> 瓦努阿图地产 >> 正文 >> 正文

学术动态李德芳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文

来源:瓦努阿图 时间:2017/12/22

李德芳,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本文原载于《太平洋学报》年第9期。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外交”(culturaldiplomacy)的界定,大体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外交指“国与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官方或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而狭义的文化外交则指“一国政府为达到其外交目的而运用的一种特殊政策工具”。我国较早研究文化外交的学者,如李智、张清敏等,大都从狭义的角度界定文化外交,认为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的外交活动。”不过,文化外交虽然是国家政府行为,其实现却需要以人际交往为媒介,是由获得外交授权或授意的个人和文化团体进行的。换言之,文化外交的主体是主权国家政府,但文化外交的实施者却既包括政府官员和社会组织,也包括获得外交授意的艺术团体和个人;同时,文化外交的对象也同时涵盖了他国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是从广义上使用“文化外交”一词并把它界定为:一国政府利用本国的思想、教育、艺术、信息及创意产品等资源禀赋,通过文化互动在外国民众中建立理解、信任乃至仰慕的长期活动。从文化外交的本质来看,文化外交是民心相通工程,其发挥作用的路径是:文化互动———民心相通———关系建立。这一本质决定了文化外交需要几代人甚至数代人“持续付出资金、才华、勇气和时间”,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冷战结束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社会权力之争呈现重心由“硬实力”向“软实力”变迁的趋势。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日益成为社区以及地区、国家和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有影响力的力量”。当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该国就可以在国际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逐渐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国,开始把文化外交视为继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之后外交战略的“第三支柱”。美国则把文化外交视为继政治、经济和军事外交之后的“第四外交”。在美国前教育和文化助理国务卿菲利普·库姆斯(PhilipHallCoombs)看来,“教育与文化事务是现代国家外交政策的第四个方面,也是最人道的方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获得他国大众舆论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中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新定位。因此,文化外交被纳入国家总体外交范畴,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更是亟需赢得沿线各国的支持和参与。太平洋岛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南线的自然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丝”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规划中国开展太平洋岛国文化外交的目标定位,梳理中国对太平洋岛国文化外交开展的现状,特别是发现其中的不足或短板,对于进一步拓展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文化外交,提升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对太平洋岛国文化外交的目标定位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文化交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末开始,旅居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太平洋岛国的华侨华人就成为中太文化交流的使者。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相继建立外交关系,文化艺术展演、教育文化交流和侨务外交成为中太文化外交的主要途径。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是“海丝”重点方向之一。基于太平洋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地位,岛国成为中国推进“海丝”倡议的重要区域,这对我国在这一地区包括文化外交在内的对外交往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文化外交应着力实现如下目标。

1.1促进太平洋岛国民众对“海丝”倡议的了解和认同

共建“海丝”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过程。这一进程的顺利推进有赖于沿线国家战略思维和理念的对接和认同,因此,积极推动沿线国家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沿线各国对共同战略利益的认知,是共建“海丝”的重要社会基础。因为,如果沿线各国对中国提出的“海丝”倡议缺乏认知,或者认为中国提出的“海丝”倡议仅仅是中国自己建设的经济走廊,而与他国无关,那么,他们就不会积极参与甚至抵触“海丝”倡议。毕竟“海丝”不是凭一国之力或一厢情愿就能建成的,而需要所有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建设。如果沿线国家对“海丝”倡议缺乏全面、客观的认知,就有可能导致共建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不稳、热情不高,从而推迟或减慢“海丝”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影响目标的实现。

因此,加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和文明互鉴,构建“海丝”民心相通工程,不仅有助于促进岛国民众对“海丝”倡议的理念认同,也有助于获得岛国对“海丝”倡议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同时,开展太平洋岛国文化外交,也是阐明“海丝”与岛国关联性的重要举措。因为,“海丝”不仅是一条交通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往之路。太平洋岛国作为太平洋海道交通大动脉的沿途国家,不仅受惠于“海丝”日渐增多的沿线贸易,也有利于增强岛国与世界的联系,提升岛国的国际地位。而建成“海丝”,无疑也是推进中国海洋外交的重要一环。因此,通过文化外交的沟通和交流功能,促进太平洋岛国对“海丝”倡议的了解和认同,成为当下中国对岛国文化外交的首要目标。

1.2塑造“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大国地位的确立,太平洋岛国对中国这一新兴大国既有期待也有顾虑。一方面,期待中国能够担负更多的“国际责任”,在应对全球气候灾害和海平面上升等全球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太平洋岛国也不乏对中国强大的焦虑,这其中,既有西方大国故意抛出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也有岛国对如何跟强大起来的中国打交道的顾虑。因此,在太平洋岛国展示一个什么样的大国形象以及如何塑造这种大国形象,是当下中国在推进“海丝”倡议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也关乎中国与岛国如何相处的问题。太平洋岛国大多属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与中国发展关系的过程中,非常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dc/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