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仑,蒙古族,中国音乐学院级民族声乐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谭萍教授。至年就读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的锡林郭勒长调民歌传承班。在其就读本科期间,与传承班的其他同学一起,通过对蒙古族长调艺术大师莫德格、锡林郭勒长调民歌传承人娜仁通嘎拉嘎、格日勒等民间艺术家进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学唱传承和口述访谈,主持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创业项目“锡林郭勒蒙古族长调民歌失传曲目的搜集、整理与活化演唱”项目,并举办了“锡林郭勒蒙古族长调民歌失传曲目的搜集、整理与活化演唱”专场音乐会。
而今,他已是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演唱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他过去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其知识体系、演唱技法、舞台经验等均得到了相应的成长。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从未忘却其草原的歌声。辽阔的草原,蓝色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清澈的湖水,成群的牛羊,阿爸的骏马,阿妈的奶茶……仿佛都在他日夜吟唱的长调民歌中,声声不息。他利用寒暑假总会回到草原,向他的恩师——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扎格达苏荣老师和潮尔道国家级传承人芒来老师学唱潮尔道曲目。其情怀,其信念,其努力,其坚持,是他歌唱背后最美的声音。
年10月11日,刘天仑在其母校内蒙古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了“旭日般升腾”——蒙古族潮尔道专场音乐会,作为远赴他乡求学过程的阶段性成果汇报。音乐会现场虽没有五彩灯光的聚焦,没有扩声音响的衬托,但其带来的歌声温暖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聆听者。
11月12~15日期间,他又将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蒙古族潮尔道专场音乐会”。届时另有一个彩蛋: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扎格达苏荣先生也将举办“蒙古族潮尔道及其演唱”专题学术讲座,系统地讲解潮尔道演唱习俗与其演唱技法相关问题,与刘天仑的专场音乐会交相呼应。
“潮尔”意为“回声”“和声”“回响”等,是蒙古族一种古老的多声部合唱,由一名男高音歌手主唱长调形态的旋律声部,另外几位男歌手演唱持续低音潮尔声部及众人参与的图日勒格。人们普遍认为它是蒙古族宫廷音乐的孑遗。在历史的某一时刻,潮尔道的演唱被认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故与王府礼仪活动有关。其演唱风格高贵典雅、博大恢宏、庄严肃穆,其演唱技艺高超绝妙,展现着草原贵族独特的音乐审美。其演唱具有一定的传统规定:通常在开始时候由一名长调男歌手带上帽子,手捧蓝色哈达,衣冠整洁,庄严肃穆地起唱《旭日般升腾》或《前世积德》,随后依次演唱潮尔道其它曲目,最后以《圣主成吉思汗》结束。《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收录曾潮尔道曲目11首,分别是《旭日般升腾》《金色的诃子》(《珍贵的诃子》)《孔雀》《大地》《晴朗》《旷野》《前世积德》《星星和月亮》《强壮的栗色马》《圣主成吉思汗(一)》《圣主成吉思汗(二)》等,分别为歌王哈扎布与其师父特木汀先生的演唱版本。
*在此分享一首由哈扎布先生所演唱的潮尔道曲目《大地》的试听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dc/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