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
发现·行走·认识
演绎中国新的城市故事
火红的十月
正好来观赏红色系的大地景观
它们形成的原因多样
既有生物生长而形成的(如红石滩)
有地质活动而形成的(如火山熔岩)
也有地质演变而形成的(如丹霞红层)
这些红色的大地景观不仅仅是无机的死物
更蕴含着无尽的人类活力和坚韧
譬如探索火山的中国人
譬如在丹霞深山中生活的古老族群
昂扬的生命形态
仿佛在红色大地上燃烧的火焰
燃烧的大地
最新的年10月刊(总第期),我们精心制作多篇文章,介绍了红石、新疆红层、环崖丹霞等红色系的自然地理景观。此外,通过摄影师的目光,近距离欣赏这种壮丽奇观。最后通过探索火山熔岩的中国人,叩问丹霞深山中族群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变化,引发出这些红色景观背后的人文和社会思考。
卷首语:红石滩:中国人建构起来的风景
撰文/单之蔷
红石滩是附着在岩石上的红色藻类所形成的。这种景观概念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是我们中国人新建构起来的风景概念,过去在中国人的风景观中从没有过。这种长满藻类物质的红石,目前仅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和南部有所发现。
红层新疆的大风景撰文/单之蔷
单老师和摄影师的新疆之旅,一再与红层景观相遇。奔向中国最西端一户牧民家时,他们无意间走上了中国的红层大道,看到了红层中的县城——乌恰;当他们穿越东帕米尔高原,走进叶尔羌河谷寻找杏花村时,他们又与红层相遇;甚至当他们坐上飞机飞往北京时,机翼下,鲜红的群山起起伏伏……
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应该感谢上帝给他们安排的奇遇?且看他们如何说。
环崖丹霞中国丹霞的另类
撰文/李忠东摄影/李忠义等丹霞是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地貌类型,以中国南方湿润地区的华南丹霞为主要代表。本文作者是一位地理学者,在陆续的地理科考中,他发现在四川、贵州和重庆三省市交会处,有面积超过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群,其形态与华南湿润区和西北干旱区的丹霞地貌截然不同。
从巨厚的砖红色砂岩的形成,到地壳的抬升作用,再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环崖丹霞的形成得益于特殊的地质结构,也得益于光阴之功。
探险“天堂之门”中国人在瓦努阿图火山熔岩湖的探险故事
撰文/杨博摄影/宋刚等
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就开始痴迷于火山熔岩湖的探险。在探险者眼里,翻腾着炽热岩浆的熔岩湖有着无穷的魅力。摄影师宋刚飞到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在瓦努阿图的安布里姆岛,他成功下到马鲁姆火山米的深处,拍下了大量熔岩湖的精彩照片。
深入火山口,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宋刚需要穿着连体式安全带,戴着防毒面具,踏着火山口的岩壁,一点点地向火山底部的熔岩湖进发。那里,熔岩翻滚,热气蒸腾,人的体表感知温度达70多度!
四面山丹霞阻隔的??“世外桃源”
撰文/聂作平摄影/胡勇李伟等位于重庆西南部江津区的四面山,因其丹霞群山环绕而得名。这里森林茂盛,气候宜人,犹如一位佳人,绝世而独立地藏在大山深处。即便在战乱的年代,山里仍是个相对安全宁静的世界。
在全国大多数地方都遭到剃光头般砍伐的颓势下,如此完好的森林,实在不多见。而当旅游开发的浪潮向这里袭来时,四面山是否依然是那个静谧淡然的世外桃源?
除了“燃烧的大地”的专题文章之外,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送上人物历史,风物特产和传统风俗等各方面的精彩内容。
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奠基在传奇的罗斯海之滨
撰文/郭松摄影/白国龙等
在我国前四座南极科考站中,一座位于南极圈外,三座集中在东南极。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的破土奠基,填补了我国在西南极重点区域没有科考站的空白。
合乎想象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撰文/敖登托雅(蒙古族)摄影/乌拉
老一辈的牧区人,无论从习俗还是根源文化,身上都有一种鲜明的烙印。这个烙印与传统紧密相连,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有一个令人安静、温暖的力量。
塔梁子崖墓中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
撰文/萧易摄影/袁蓉荪
汉代壁画墓,多发现于北方与中原地区,而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却发现了一处东汉壁画崖墓群,这也是我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
文山窑传统砖瓦窑的“末代悲歌”
撰文/安广厦摄影/杨朝晖等
青瓦灰砖,曾是传统民居的必备建材。数百年来,不少传统手工砖瓦窑厂聚集在福州闽侯县文山村,这里出产的文山窑远近闻名。在不可避免的式微之中,文山窑记载了传统砖瓦窑的兴衰转折。
邛崃南丝路西出成都第一城
撰文/刘乾坤马力
成都,天府之国,丰富的物产为“南方丝绸之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从成都出发,第一个关键节点便是邛崃。邛崃有千古的秦汉遗风,自古称富庶,秀美的山川河流,和人文画卷,令这里魅力常驻。
▼往期精彩回顾▼8月刊:人与河的和谐
9月刊:动物的生命廊道
除了“喜剧明星”的动物和中国援建的最长国道,马达加斯加还有啥?
“豆”争何时了
安集海大峡谷:低调的多彩,最能予人惊喜
到南昌城郊见八大山人非凡笔墨
还在费劲认酒标?老祖宗早就懂得葡萄酒之味咯
穿越千年,探秘火山灰烬上的石头村落
蜂鸟,值得不远万里的追逐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jj/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