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努阿图是南太平洋群岛国家,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但以国家形态出现却只是独立后短短三十多年,独立前仅作为地理概念被笼统称为“新赫布里斯群岛”。三十多年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只算刚起步。但年轻的瓦努阿图首次以国家形态出现,就实现了民族融合与社会安定,成功跨越三千年与三十年的历史鸿沟。其中,一个特殊群体扮演着核心角色——酋长。
1
民族独立的精神支柱
瓦努阿图27万人口,83个岛屿,却不存在一个人口占绝对优势的主岛。在这种地理和人口极其分散的不利环境下,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必须有强烈的内在共性。
瓦努阿图内部向心的共性因素有两个:一是本土的以酋长制度为代表的美拉尼西亚文化;二是外来的基督教。这两种向心因素在国徽、国旗上都有体现。国徽正中的人像是虚构的马塔酋长形象,背景是象征酋长权力的圆形卷曲猪牙。马塔酋长是17世纪埃法特岛北部大酋长,其领地于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像下方写着“信上帝而自立”(InGodWeStand),体现了基督教国家特征。瓦努阿图国旗正中也是象征酋长权力的猪牙,黄色Y字形图案象征基督教福音普照呈Y状分布的诸岛。
(瓦努阿图国徽)(瓦努阿图国旗)
如果说基督教是殖民统治的产物或伴随物的话,那么酋长就是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内在精神支柱。在实现独立的斗争中,酋长作为急先锋,团结各派势力,提出了“恢复传统习俗”的口号,尤以恢复传统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独立后定国名“瓦努阿图”,在当地比斯拉马语中意为“土地永远属于我们”。
酋长作为民族独立的精神支柱,跨越了三千年与三十年,至今依然在国家的稳定、整合与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2
传统习俗的唯一权威
酋长是传统习俗的唯一权威。唯酋长有权对传统习俗进行诠释,在土地、文化、语言、捕鱼、打猎等传统习俗问题上具有最终话语权。没有国家酋长委员会的授权同意,议会通过的关于传统习俗的决议均无效。
(传统仪式)
在传统习俗中,部落内有特殊意义的头衔,是权利和权力的核心。头衔的继承,对酋长的产生及土地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与马塔大酋长的传说有关。
马塔酋长开创了母系传承制度,就此结束了埃法特岛部落间的战争,并举办盛宴为每个部落取衔命名,如椰子、螃蟹、鱼等等,禁止他们对同一母系血亲部落发动战争。根据母系传承制度,男孩从母亲部落继承头衔,即头衔要传给自己的外甥。这较父系传承,更能促进部落间的融合,使部落居民超脱原先狭隘、封闭的部落单元。但19世纪50年代,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到来,坚决主张头衔及其附属的土地权益严格按父系传承,造成土地所有权一时陷入混乱。
独立后,在巨大利益面前,土地纷争不断,很多人诉诸马塔创立的母系传承制度来争取传统土地所有权。至今,在国家层面,头衔及土地权益的传承尚无统一规范,除母系传承和父系传承外,还有一些部落采用双系传承,即父母双方都要来自有特殊头衔的部落。关于土地纠纷,法院仅有权裁决土地审批的程序是否合法,土地归属权的裁决则归酋长。在这种纷繁错杂的传统习俗面前,作为传统习俗唯一权威和不二法典的酋长,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3
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瓦努阿图经济落后,岛屿间交通不变,如对全部岛屿实施直接管辖,成本太高,也不现实。瓦政府能有效直接管辖的只有两个城市——首都维拉港和桑托岛卢甘威尔市,其他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居民仍生活在传统部落中,过着无水、无电的原生态生活。在基层部落,国家靠酋长实施间接治理。
(部落集会)
瓦努阿图法律体系结合英国普通法和法国民法典。但宪法未将传统习俗作为法的渊源,而是与法律并行的独立系统。部落里发生的大小案件,都先由酋长处理。与法治理念不同,传统习俗解决争端的着眼点在于某个部落的整体利益,而非对个体的保护,终极目标是重建部落和平。比如一个部落的女人被另一部落男人强奸,两个部落酋长协商解决纠纷时,会将其视为一个部落对另一部落财产、尊严的侵犯,而非对个人权益的侵害。部落酋长的管辖具有属人管辖性质,即使部落居民在首都维拉港犯罪,酋长得知后,也有权将其抓回本部落审理。法官在判决民事纠纷时,经常裁决被告人30天内回自己部落找酋长处理。如被告人没有在规定时间找酋长就会多一项蔑视法庭的罪名。
酋长治理也有其局限性。瓦多数岛屿无常驻警察,即使部落发生谋杀,酋长也没有义务告知警察,国家机构也无法籍此追究酋长的责任。更有甚者,国家监狱里的囚犯逃回部落,酋长将其藏匿庇护。酋长一方面是国家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的稳定、整合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同时也是国家进一步整合、发展所面临的两难挑战,毕竟所有对部落的依附,都一定程度上消弭对国家的忠诚。
三千年历史,独木舟中闯神奇;三十年独立,猪牙旗下谱新绩。
跨越三千年与三十年,酋长还是那个酋长。
(钱币上的酋长)
瓦努阿图项目旅游考察团,将在6月15号启程出发,本次考察会涉及精英社区、婚纱摄影、海潜项目,现报名同行人员已有6人,需要一起的朋友可以报名参加,咨询报名电话/招聘EDM营销白斑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y/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