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瓦努阿图 >> 瓦努阿图历史 >> 正文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渔业与水产品外贸影

来源:瓦努阿图 时间:2018/1/21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融古通今、把握时局、将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有机结合并在国际博弈中“合纵连横”的一个大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必然影响中国水产品外贸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泛区域经济合作。为了突出重点,本文讨论的“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主要是亚洲与欧洲,具体包括亚洲+非洲埃及的52个国家与地区,欧洲40个国家与地区。

经分析,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自身的的水产品生产与贸易目前发展不均衡;认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水平呈现“东西两端热,中间冷”局面;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交流合作,将有利于沿线水产品生产与贸易;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将改善水产品可获得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的水产品消费;认为在“一带一路”的经济新形势下,中国渔业将迎来发展的大好机会。最后本文将探索中国传统水产品行业拓展海外市场将带来的机遇与对策。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一)古代海陆两条丝绸,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两千多年前,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陶瓷及茶叶等商品运送到东南亚和欧洲等沿途地区,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同时亚欧大陆各国勤劳勇敢的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代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共建发展、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21世纪新的“一带一路”战略

1、“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绘就发展新蓝图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0月,他在访问东盟期间又首次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自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式成为国家政策。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2、“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1)从大国崛起所走的国际化道路的角度分析认为,英国崛起是一条靠掠夺世界资源的殖民主义道路,美国崛起所走的是一条资本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走的是一条“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共享的全球化道路”,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道。“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世界经济走出不确定,不稳定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2)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发达国家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且制定新的规则和标准,作为摆脱危机的重要途径,如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一类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没有标准,也没有门槛,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否在“带或路”上,只要想参与,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一种适合的合作与发展机会。“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中国在新秩序形成过程中的话语权。

3、“一带一路”的特征

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共建发展将沿用古丝绸之路精神价值,并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1)“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五通”。与古代丝绸之路不同,现代化的新丝绸之路,关键在于做好“五通”的文章,也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2)“一带一路”操作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不搞排他性的制度设计。

(3)“一带一路”建设面向未来35年的长期工程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将形成一种面向未来35年发展的新合作模式。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高标准安全高效的“两张网”,即陆海空通道网络与自由贸易区网络,可视作“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互联互通”。“陆海空通道”网络是投资驱动,侧重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创新驱动,侧重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5)“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合作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体现商贸物流通道功能和文化交流通道功能,不能简单称为中国对外战略。

年11月北京APEC期间,中国主动承诺出资亿美元设立的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中国倡导成立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亚投行热”。目前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加入“亚投行”,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根据《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亿美元左右。中国作为主导国,将出资50%,拥有最大股份。办好亚投行,并且用丝路基金支持中长期投资开发。

(6)“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互促进。

“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可以做到与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相互促进。

一带一路的沿途存在形式多样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与合作机制,都可以为一带一路所用,包括:APEC、欧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东盟(10+1与10+3机制)、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年东盟十国发起)、南亚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SAFTA,年印度等南亚七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亚洲合作对话(ACD,年泰国倡议)、亚欧会议(年新加坡倡议)、欧亚经济联盟(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五国启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GCC)、阿拉伯国家联盟(LAS)等多边合作机制,并且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三)“一带一路”的版图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全称译为“theSilkRoadEconomicBeltandthe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一带一路”简称译为“theBeltandRoad”,“OneBeltandOneRoad”,英文缩写用“BR”(OBAOR或OBOR)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重点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区域,贯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见图1)

图1中央电视台播发“一带一路”的线路

“一带一路”的西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东端是极具活力的东亚与亚太经济圈,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囊括中东和中亚所有最不稳定的范围地区,是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和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由此来带动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发展,并且辐射到非洲去。

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指出,目前已经有65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其中新兴经济体占75%。沿线这些国家的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二、“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分布以及分区编号

“一带一路”主要是说一个大概念,基本上没有国别意识与数据。事实上,亚洲与欧洲各国家地区的渔业状况五花八门,本文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分为17个分区区域进行分析,则容易把握渔业状况与特征。

由于截至年底,FAO渔业数据只是公布年,因此本文依据年联合国FAO数据,通过对92个国家与地区的渔业状况数据的归纳与处理分析,研究思考“一带一路”17个分区区域的产量与贸易特征。

(一)“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拓扑关联图

拓扑学(topology)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用来研究各种"空间"在连续性的变化下不变的性质。在拓扑学里不讨论两个图形全等的概念,但是讨论拓扑等价的概念。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可以不同,但经过拓扑变换,它们是拓扑等价图形。

图2亚洲与欧洲地图的“拓扑关联图”

因此,本文将亚洲与欧洲地图改变成“拓扑关联图”(见图2),所有国家地图都是方形的,就是不计较它们真实的形状与大小,突出它们的空间处位与关联。通过“拓扑关联图”使得各国之间的地理联系更加直观,“一带一路”的走向更加清晰。例如“一带一路”的东端显见中国、中国台港澳、东南亚、韩国与日本,西端显见西欧各国。

(二)“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分布以及分区编号

为了顺利进行“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有关“水产品生产、贸易与消费”特征研究,本文将亚洲与欧洲分为17个分区区域,分区的原则是分区区域的国家具有相似的政治经济特征以及相似的水产品消费特征,传统性也是分区的原则之一。其中亚洲10个分区,涉及亚洲+非洲埃及的52个国家与地区,欧洲7个分区,涉及欧洲40个国家与地区。(见表1)

表1“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分区编号与对应国家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目前世界有伊斯兰教国家57个。信仰伊斯兰教(Islam)的人士被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因信仰与习俗要求而食用清真食品。所有伊斯兰教的禁忌同样适用,如禁酒、禁食猪肉等。

“一带一路”上有28个国家属于伊斯兰教(Islam)国家,其中包括阿拉伯国家的阿曼、也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叙利亚、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埃及13个国家,还包括不是阿拉伯国家的伊朗、阿富汗、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马尔代夫、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15个国家。

三、“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及其渔业状况与发展特点

世界各国的渔业状况与特点,通常是由其地理处位、水域分布状况与人文传统决定的。本文则具体分析“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生产、贸易与消费状况,归纳发现“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有关特征与发展特点。

(一)17个分区水产品产量与贸易的水平特征

依据年FAO水产品数据的处理分析(见表2、表3),

表2FAO:年亚洲的水产品产量与贸易的水平特征

FAO

year

Production

Imports

Exports

区号

分区名称

(tonnesinliveweight)

1

中国

2

中国台港澳

3

东南亚(11国)

4

日本

4

韩国

5

东北邻

6

南亚(7国)

09

7

中亚(5国)

8

西亚(7国)

9

阿拉伯(12国)

882

10

以色列

表3FAO:年欧洲的水产品产量与贸易的水平特征

FAO

year

Production

Imports

Exports

区号

分区名称

(tonnesinliveweight)

11

俄罗斯

12

东欧(非欧盟3国)

13

东欧(欧盟5国)

14

中欧(非欧盟5国)

15

中欧(欧盟7国)

16

西欧(非欧盟4国)

17

西欧(欧盟15国)

(二)图形分析17个分区水产品产量的水平特征

图形分析17个分区的水产品产量的水平特征,见图3。这里的水产品产量用tonnesinliveweight(活体吨位)计量。

经分析,“一带一路”东端,如中国、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的水产品产量比较多,“一带一路”西端,如西欧国家的水产品产量也比较大,中端地区,除了南亚,俄罗斯,其余国家的水产品产量都严重偏小。

图3年“一带一路”分区水产品产量(tonnesinliveweight)

(三)图形分析17个分区水产品贸易的水平特征

图4年“一带一路”分区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数量

(tonnesinliveweight)

图形分析17个分区的水产品进出口的水平特征,见图4。这里的水产品贸易总量指的是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的总和。并且用tonnesinliveweight(活体吨位)计量。

经分析,“一带一路”东端水产品总贸易量比较大,其中中国、东南亚出口大于进口;日本、韩国进口大于出口;“一带一路”西端水产品总贸易量也比较大,特别是西欧15个欧盟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出口量比较大,但是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而“一带一路”中间地区,除了南亚、俄罗斯,其余国家水产品贸易总量都严重偏小。

(四)“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水产品人均供应数量(kg/人)

水产品人均供应数量是每年人均供应水产品的公斤数,又称“人均表观水产品消费量”,是由下面两个公式(*1)与(*2)计算的。考虑了各国地区的水产品产量与进出口数量,因此该水产品人均供应数量将比较客观地表达了各国地区的水产品消费水平。

Production-NonFoodUses+Imports-Exports=TotalFoodSupply(*1)

TotalFoodSupply/Population=PerCapitaSupply(*2)

依据FAO数据,处理分析“一带一路”分区水产品人均供应数量特征,见表4及图5。

表4年“一带一路”分区平均的水产品人均供应数量(kg/人)

FAO

year

AveragePerCapitaSupply

地区最大

地区最小

其他特征

(kilograms)

(kilograms)

(kilograms)

(kilograms)

1

中国

33.5

中国33.5

2

中国台港澳

42.6

香港71.2

台湾33.4

3

东南亚(11国)

33.8

马来西亚55.8

老挝20.6

帝汶岛5.9

4

日本

51.7

日本51.7

4

韩国

60.4

韩国60.4

5

东北邻

8.5

朝鲜9.4

蒙古0.4

6

南亚(7国)

6.5

马尔代夫

巴基斯坦2

印度5.2

7

中亚(5国)

2.8

哈萨克斯坦5.1

塔吉克斯坦0.5

8

西亚(7国)

6.2

塞浦路斯22.3

阿富汗0.1

伊朗9.1

9

阿拉伯(12国)

7.5

阿曼26.4

也门2.6

巴勒斯坦1.8

10

以色列

23.9

以色列23.9

11

俄罗斯

22.3

俄罗斯22.3

12

东欧(非欧盟3国)

14.6

白俄罗斯17.4

摩尔多瓦12.7

13

东欧(欧盟5国)

11.0

立陶宛43.5

罗马尼亚6.2

14

中欧(非欧盟5国)

5.8

黑山共和国10.4

塞尔维亚5.4

15

中欧(欧盟7国)

11.0

马耳他30.8

匈牙利5.3

16

西欧(非欧盟4国)

33.1

冰岛89.9

瑞士17.7

17

西欧(欧盟15国)

26.3

葡萄牙57.1

德国14.2

法国34.8

图5年“一带一路”分区水产品人均供应数量(kg/人)

经分析,“一带一路”东端,如中国、中国台港澳、东南亚等水产品人均供应数量较大,其中日本,韩国的消费量最大。“一带一路”西端,特别是西欧地区水产品人均供应数量也比较大,“一带一路”中间地区,除了以色列,俄罗斯地区外,其他国家地区水产品人均供应量偏小。

(五)FAO通过家庭调查,对亚太区域水产品人均消费量的分析

1、FAO对部分亚太区域国家的水产品人均消费量调查

(1)柬埔寨

柬埔寨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63.15千克(),为亚太区域最高。水产品占蛋白消费量约37%。内陆渔业资源占所消费水产品总量的71%,海洋渔业资源占27%。除沿海区域外,其他各地消费的内陆品种都多于海洋品种,其中最普遍消费的品种是黑鱼、鲶鱼、攀鲈和鲮鱼。

(2)老挝

老挝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19.1千克(),占总蛋白消费量的10%。年消费量不等,从东北华潘省的7.5千克/人到最南部占巴塞的32.7千克/人。总体上,消费量的增长反映出湄公河向南的走势。所消费鱼类约80%为新鲜捕捞产品,12.5%为加工或腌制产品。

(3)缅甸

缅甸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21.02千克(),占总蛋白消费量的22.6%。内陆物种占消费量的31.5%,海洋物种占23.5%。最普遍消费的产品是鱼酱,而卷须鲮是最经常消费的物种,其次是黑鱼和南亚野鲮。在海洋物种中,孟加拉鲥是最普遍消费的种类。

(4)菲律宾

菲律宾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40.15千克()。西米沙鄢和卡拉加最高,为46.7千克/人。该国最北部的科迪勒拉行政单位水产品消费量最低,为28.1千克/人。鱼罐头以及沙丁鱼、蓝圆鰺和遮目鱼是三种最普遍消费的产品/物种,其次是罗非鱼。

(5)泰国

泰国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31.4千克(),占所消费蛋白总量的11.7%。南方省份消费最高(41.4千克/人),其次是东北(32.7千克/人)。内陆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占所消费水产品的37%,海洋物种占47%。由海洋或内陆物种制作的各种加工产品为其余的16%。尼罗罗非鱼在北部、中部和城市是最普遍消费的物种,黑鱼是东北和农村消费最多的物种,鲐鱼是南部消费最多的物种。

(6)越南

越南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14.6千克(),占所消费蛋白的8.5%。全国消费量的66.7%为鲜鱼和虾,鱼酱和各种蘸酱占27.6%,干制/加工鱼品占5.7%。

(7)东帝汶

东帝汶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6.1千克/人(),占所消费动物肉类产品总量的33.4%。沙丁鱼和鲐鱼是最普遍消费的物种,其次是青甘金枪鱼、鲷、对虾和颌针鱼。

(8)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属于伊斯兰教国家,其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12.8千克(),占总蛋白消费量的16.4%。消费水平从该国东部马鲁古的26.4千克/人到日惹的4千克/人。所消费超过70%的水产品为海洋鱼类,内陆物种约占25%。鲣鱼是最普遍消费的海洋鱼类,其次是鳀鱼和羽鳃鲐。在内陆物种中,最普遍的是罗非鱼,其次是鲶雨和鲤鱼。就全国而言,消费最多的产品类型(重量的70%)为新鲜产品,30%为腌制或加工产品。

(9)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属于伊斯兰教国家,其来自家庭调查的结果显示,巴基斯坦水产品在饮食中的贡献很少。全国年人均消费量数据仅为0.6千克()。水产品占所消费动物肉产品的9.1%。家禽是最普遍消费的动物产品(3.4千克/人)。在农村和城市区域,所消费水产品的90%以上为购买所得,只有3–4%为自己生产

(10)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属于伊斯兰教国家,其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11.9千克(),占总蛋白消费量的11.1%。年消费量最高为吉大港地区(17.2千克/人),最低为朗布尔(7.5千克/人)。总体上,所消费水产品约76%为内陆物种,18%为海洋物种。孟加拉国最普遍消费的物种均为内陆物种,包括罗非鱼、鲶鱼和卷须鲮。孟加拉鲥是最普遍消费的海洋物种。

(11)印度

印度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2.85千克(),占总蛋白摄入消费量的2.2%。

(12)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15.3千克()。在所消费鱼类中,海洋物种占81%,内陆占约11%。鲱鱼是最普遍消费的海洋物种,其次为鲣鱼和隆背小沙丁鱼。罗非鱼是最普遍消费的淡水物种,其次是鲶鱼和黑鱼。总体而言,所消费水产品的71%为新鲜类型,其余29%为干制或加工产品。

(13)蒙古

蒙古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0.18千克(),仅占总蛋白消费量的0.13%,蒙古所消费水产品可忽略不计。在该国东部和西部,消费量数字跌至人均0.07千克。鲜鱼占总消费量的67%,其次是鱼罐头(28%)。干鱼、咸鱼和熏鱼占4%。

(14)不丹

不丹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为5.58千克(),水产品占总蛋白消费量的3.18%。塔希央奇地区消费量最高,为11.5千克/人,而该国西南端的萨姆奇最低,为2.5千克/人。消费的水产品主要为冷冻类型(61%),新鲜和罐头产品分别占24%和13%。

(15)太平洋部分岛国

图瓦卢是太平洋国家中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最高的国家(–年调查),为.7千克;其次是萨摩亚,为87.4千克/人;汤加和瓦努阿图,均为20.3千克/人;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均消费量最低,为13千克/人。

2、FAO对亚太区域水产品年消费量调查,按地理区域分析如下:

亚太区域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太平洋最高,其次是东南亚、南亚和北亚。因此水产品年消费量数字差别很大,从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人均.7千克到蒙古的人均0.18千克。

(1)东南亚:获得东南亚8个国家数据,其中柬埔寨消费量最高,为人均63.5千克,而东帝汶最低,为人均6.1千克。

(2)南亚:获得南亚4个国家数据。斯里兰卡消费量最高,为人均15.3千克,而巴基斯坦最低,为人均0.6千克。

(3)北亚:获得北亚两个国家数据。不丹消费量最高,为人均5.6千克,蒙古最低,为0.2千克。

(4)太平洋:在所研究的16个国家中,图瓦卢人均年消费量最高,为.7千克,而巴布亚新几内亚最低,为人均13千克。

3、FAO对亚太区域水产品年消费量调查,对消费鱼类物种和来源的分析

FAO部分调查确定了所消费的鱼类物种和来源。消费的主要内陆物种包括罗非鱼、鲶鱼、鲤鱼、河鲈和黑鱼。消费的海洋物种主要是金枪鱼、鳀鱼、沙丁鱼、鲐鱼、竹荚鱼、孟加拉鲥和遮目鱼。在调查数据的分析下,内陆物种在饮食中发挥主要作用。某些物种,如罗非鱼和鲶鱼,具有显著重要性。

在孟加拉国、柬埔寨和缅甸,与海产品相比,内陆鱼和水生动物消费量更高。例如在柬埔寨,消费量71%为内陆产量,27%为海产品。而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泰国,海水鱼消费量则大于淡水鱼。例如,印度尼西亚水产品消费量近80%是海洋物种。

4、FAO对亚太区域水产品年消费量调查,对穆斯林食用海鲜包容不一的探索

穆斯林(Muslim)一般只能食用牛、羊、鸡、鸭、鹅等温和、食草和粮食类动物的肉。穆斯林禁止食用猪肉以及凶猛动物如狼、豺等动物之肉,严禁饮用一切含酒精的饮料。

根据《古兰经》真主的启示:“海里的动物和食物,对于你们是合法的,可以供你们和旅行者享受”;“如果水是干净的(可以用作净身礼拜),那么,水中的鱼类也应当是合法的食物”。这个净水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水塘。因此,穆斯林可以合法地食用净水中自然生长或人工饲养的鱼类和水族动物。

穆斯林能食用海鲜类。通常穆斯林食用的鱼类必须有鳃和鳞,不吃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蛤贝、螃蟹等。由于伊斯兰没有明文规定禁止食用何种水产品,因此同为阿拉伯民族风俗,世界各地穆斯林食用海鲜的禁忌不完全相同,彼此包容尊重。而对于没有限制的饮食,习惯“不吃”与“吃”都不算有罪。当地穆斯林享有他们地方风俗和习惯的选择自由,食用何种水产品的习俗,常常取决于该水产品的可得性。

(1)居住内地的穆斯林只许可食用形状像鱼类的水中动物,贝壳类不应食用,并且从来不吃螃蟹,因为长得“奇形怪状”的。但是看见有穆斯林吃螃蟹,不要说那是“不合法的(亥拉目)”,因为伊斯兰教法没有这个禁令。沿海地区的穆斯林照样吃螃蟹,包括有壳的生物,如虾、海螺和贝类,例如印度尼西亚。

(2)关于穆斯林能不能吃无鳞的水产品,例如泥鳅,则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坚持在水产中只食鱼、虾,不吃无鳞鱼;而有的则吃无鳞的水产品。对于无鳞的水产品,通常内陆或沙漠地区的穆斯林认为不能吃的占多数,而沿海地区的穆斯林则无一例外的认为能吃。

(3)一个孤岛渔村的穆斯林历来以鱼为蛋白质主要来源,传统习惯不吃羊肉。海鱼一般离水就死,待渔船回港后,人们能吃到的水产品都是死的。不吃羊肉吃死鱼不为有罪,他们有权选择合法的饮食。

四、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数量特征分析

我国近年来的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不断有新的发展(见表5)。本文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量特征,将更好地认识“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水产品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由于FAO目前只有年水产品进出口数据,因此本文也进行年的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分析,同时又进行年的分析,是为了进行对比分析。

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数据,为了清晰结果,在一系列分析基础上,聚焦分析中国对17个分区的水产品进出口总量占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的比重,来了解那些分区是中国水产品进出口的重点区域。

表5我国近年来的水产品进出口总量分析(包括金额、数量与平均价格)

我国水产品

出口金额

(亿美元)

出口数量

(万吨)

出口价格

(美元/kg)

进口金额

(亿美元)

进口数量

(万吨)

进口价格

(美元/kg)

.3

.88

4.

65.4

.2

1.

.9

.2

4.

80.2

.9

1.

.2

4.

80

.6

1.

.63

.91

5.

86.38

.03

2.

.98

.33

5.

91.86

.1

2.

(一)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分析

图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水产品出口总量的占比分析

图7年中国对来自“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水产品进口总量的占比分析

图8年中国对亚洲、欧洲与其他洲水产品进出口总量的占比分析

(二)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分析

表7年中国对17分区水产品进出口总量的占比分析

年各地区占比

出口金额(%)

出口数量(%)

进口金额(%)

进口数量(%)

2

台港澳合计

19.1%

9.1%

1.9%

3.5%

3

东南亚(10国+1)合计

12.5%

12.7%

11.8%

12.7%

4

韩国与日本合计

25.3%

28.0%

4.8%

4.8%

5

东北邻合计

0.4%

1.4%

1.6%

1.8%

6

南亚(7国)合计

0.5%

0.6%

2.8%

2.5%

7

中亚(5国)合计

0.04%

0.05%

0.1%

0.05%

8

西亚(7国)合计

0.4%

0.5%

0.1%

0.0%

9

阿拉伯(12国+1)合计

0.6%

0.9%

0.%

0.%

10

以色列

0.4%

0.6%

0.0%

0.0%

11

俄罗斯

3.1%

2.7%

15.3%

20.4%

12

东欧(非欧盟3国)合计

0.4%

0.4%

0.0%

0.0%

13

东欧(欧盟5国)合计

0.1%

0.2%

0.1%

0.0%

14

中欧(非欧盟5国)合计

0.03%

0.04%

0.00%

0.00%

15

中欧(欧盟7国)合计

0.6%

0.9%

0.0%

0.0%

16

西欧(非欧盟4国)合计

0.1%

0.1%

7.5%

6.0%

17

西欧(欧盟15国)合计

10.2%

12.2%

3.4%

3.5%

图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水产品出口总量的占比分析

图10年中国对来自“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水产品进口总量的占比分析

图11年中国对亚洲、欧洲与其他洲水产品进出口总量的占比分析

综合上述图表分析,可知道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特征,年与年的在占比分布上看具有相似性如下。

1、出口占比特征

“一带一路”东端,中国对沿线的水产品出口,例如东南亚、韩国、日本、中国台港澳等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占中国整个出口量值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一带一路”西端,特别是西欧的欧盟15个国家,其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的占比也比较大。“一带一路”中间地区,除俄罗斯外,出口占比都严重偏小。

2、进口占比特征

“一带一路”东端,中国对来自东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例如东南亚、韩国、日本、中国台港澳等国家与地区的水产品进口占比比较大;“一带一路”西端,特别是西欧的水产品进口占比也比较大。“一带一路”中间地区,除了南亚、俄罗、朝鲜等之外,来自其他的国家进口占比很小,几乎为零。这也是由于中间地段国家水产品产量很小,少有中国需要进口的水产品,当然在进口方面,俄罗斯水产品进口占比比较大,达到20%以上。

(三)-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量值在洲际间的平均百分比

通常中国水产品对某大洲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占中国总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的比重是不相等的,但是通过上面分析,发现两个比重基本接近。

为了大致把握中国水产品进出口在洲际间的基本特征,本文将-年中国水产品对亚洲、欧洲与其他洲的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的两个比重取了平均,称为-年出口量值在洲际间的平均百分比,同理获得-年进口量值在洲际间的平均百分比。分析结果见图12、图13。

在整个世界上看,中国对亚洲出口水产品是主要的,约占56%,对欧洲出口水产品占17%,其他洲占28%。中国水产品进口主要来自其他洲,约占49%,水产品进口来自亚洲占21%,来自欧洲占30%,

图12-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量值在洲际间的平均百分比

图13-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值在洲际间的平均百分比

(四)年中国对17分区水产品进出口主要品种分析

表8年中国对17分区水产品出口占比和出口主要品种的分析

表F5.2年中国对17分区水产品进口占比和进口主要品种的分析

通过年中国对17分区水产品进出口主要品种的分析可知,中国的水产品对“一带一路”东端和西端国家与地区的出口量值大,出口品种也比较全面和丰富,对“一带一路”中端端国家与地区的出口量值小,出口品种也少,主要是冻鳕鱼片、冻罗非鱼、冻鲭鱼等。中国的水产品进口品种多样性主要来自“一带一路”东端和西端,来自“一带一路”中端的品种则非常少.

五、基于FAO调查,“水产品可获得性”影响消费的分析

基于FAO水产品消费的家庭调查,笔者通过以下FAO给出的案例分析,认为水产品可获得性应该由生产化水平、富裕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物流化水平、认知化水平五方面决定,进而水产品可获得性将改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水产品消费习惯与习俗。

1、生产化水平

一些国家与地区,水产品生产化水平高,甚至具有渔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能力,意味着人们自然获得水产品,或者人工养殖水产品的产量比较大,于是水产品可获得性增大,水产品消费量也高。

例如,韩国与日本的水产品生产化水平高,年产量大,同时重视水产品进口,因此他们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是全球最高水平的。

例如,柬埔寨因为国家位于湄公河流域下游以及拥有高产的洞里萨湖(东南亚最大淡水湖),水产品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区的水产品年消费量都比较高,从沿海的90.2千克/人到山区和高原地区的52.2千克/人。

例如,老挝从河道捕捞的大量鱼类,增加了农村的水产品消费量。

又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水产品生产水平不高,而这些国家人口规模大,于是水产品可获得性小,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相对较低,分别为2.85和0.6千克/人。

2、富裕化水平

通常水产品平均价格要高于一般肉类等蛋白食品,因此富裕化水平高的人们,更有能力、有机会化钱购买水产品,甚至有财力大量进口水产品,于是水产品可获得性增大,水产品消费量也高。

例如,印度最低收入群体所消费鱼蛋白比最高收入群体低约四倍。孟加拉国水产品蛋白年消费量因收入水平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从最低收入的人均1.31千克到最高收入的人均3.39千克。

例如富裕化水平高的欧盟是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市场,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加。因为富裕,因此欧盟等发达国家水产品消费量高。尽管发达国家继续在世界水产品进口方面占优势地位,但近几年其进口份额下降,这是因为富裕化水平在其他洲际有所发展。

3、城市化水平

城市是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是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

由于城市是地处交通方便,并且具有发达的市场功能与多样的水产品流通渠道,城市中心常常具备更强的购买力,因此水产品可获得性增大,水产品消费量也增高。

例如,缅甸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消费更多鲜鱼。不丹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消费更多水产品。孟加拉国城市年人均消费量高于农村。印度城市居民消费高于农村居民消费。在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基里巴斯,城市消费量水平高于农村。蒙古城市居民消费量是农村居民消费量的两倍多,最高消费水平在首都乌兰巴托(0.28千克/人)。

4、物流化水平

现代物流促进了商品流通与消费。地区的物流配送体系、道路运输能力、商业仓储设施、物流信息化程度、现代冷链体系、车辆跟踪与定位服务等高层次发展,必然体现物流化水平的高档倾向。水产品物流化水平高,从产地到销地的水产品物流发达,因此居民水产品可获得性增大,水产品消费量也高。

从数据分析显示,亚太区域国家环境情况各有不同,水产品消费量的地理因素差异相当明显,从内陆山区到大型热带冲积平原,从干旱草原到热带海岛,以不同形式影响着水产品物流化水平,进而影响水产品的可获得性。

例如沿海社区水产品物流化水平比较高,其水产品消费量高于内陆居民。斐济沿海社区消费量水平高于非沿海社区,全国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约20.7千克,而沿海社区消费量则接近千克/人。东帝汶消费格局差异很大,东帝汶从沿海社区17.6kg/人到非沿海地区的4kg/人,沿海和城市消费全部为海洋物种,而非沿海地区所消费蛋白中,1.8%为内陆物种。

例如,印度年消费水平不等,从沿海喀拉拉邦的22.7千克/人到北方山区喜马偕尔邦的仅0.03千克/人。巴基斯坦越往北的地区消费越少,俾路支地区(2.4千克/人)和信德省(1.6千克/人)人均水产品消费量最高。旁遮普省家庭消费只有0.2千克/人,以及普什图省开伯尔山区的家庭为可忽略不计的数量(0.05千克/人)。越南全国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从中部和北方山区的每年6.8千克/人到湄公河三角洲的每年24.4千克/人。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山区水产品物流化水平落后于平原的物流化水平。

5、认知化水平

认知化水平是指人们对渔业与水产品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认知化水平高的人们,例如日本、韩国,以及西欧一些国家居民,他们会主动求获水产品的消费,并且







































白颠病症状
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glanai.com/wnatls/1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